誤區(qū)一:在校成績不重要,語言成績(托福/雅思)和標化成績(SAT/ACT)上去就行了。
美國本科申請是對學生綜合實力的考察,特別是高中的在校表現和平均成績,是評估學生學業(yè)表現的最重要的指標。比如,加州大學要求申請人的績點達到3.4及以上,成績中有D及以下成績的不予考慮。
誤區(qū)二:文理學院的教學質量不如綜合類大學
很多學生和家長在選擇的時候,會看不上文理學院,覺得教學質量肯定不如綜合類大學,但事實是文理學院是美國大學的重要種類之一,以本科教育為主。文理學院注重全面綜合教育,強調發(fā)掘學生的思維潛能,實現真正意義上的全人發(fā)展,其課程設置以基礎學科為主,涵蓋藝術、人文、自然科學、社會科學等門類。在大部分美國人心目中,文理學院往往代表著經典、小規(guī)模、高質量的本科教育。
誤區(qū)三:學校定位不合理,對排名盲目依賴和崇拜
在學校選擇時只看重綜合排名,不關注和自己是否匹配,很多國內的申請者在一開始就鉆進了牛角尖,有嚴重的名校情節(jié)。學校的綜合排名只是選校的一個參考因素,但不應該成為唯一的因素,在選擇學校的時候,應該綜合考慮學校的綜合排名、專業(yè)排名、教學優(yōu)勢、地理位置、學費等相關信息再做決定。
誤區(qū)四:TOEFL成績差不多就行,即便差一點也不會受到影響
很多大學對于申請人的語言成績都有最低分要求,如果達不到的話,就需要讀語言項目或者直接被拒掉。而且,現在越來越多的學校對托福的小分要求也有了更詳細的要求,所以提醒大家不要抱有僥幸。
誤區(qū)五:給我寫推薦信的人越大牌越有名越好
很多申請者費很大的精力去找名人或者成功人士給自己寫推薦信,但不了解你的名人寫的推薦信通常參考價值也不高。實際上,美國大學通常要求提供一位counselor和兩位任課老師的推薦信,而不是有成功人士或者名人的推薦信就能為你的申請保駕護航,要知道名人的推薦信可以作為補充,但不是必需。
誤區(qū)六:我提交的申請材料越多越好。
很多申請者在申請的時候會提交自己的獲獎證書、參賽照片、視頻音像資料等額外的補充資料等等給學校。實際上,我們在網上申請的過程中已經填寫過自己的活動等信息,并不需要提供全部證明材料給學校,這會增加學校的審理難度,而且對學生的申請也不會有幫助。當然,如果有藝術、體育特長的申請人或者申請藝術、電影、設計等專業(yè)的學生可以根據學校要求通過Slideroom上傳合乎要求的作品集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