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請人數(shù)過于火爆的大學
美國大學的錄取率逐年下降已經(jīng)是不爭的事實,很多常春藤學校的錄取率也是每年都在降低,特別是火爆的加州體系大學,每年的生源數(shù)量也在不斷的減少,但是申請的人數(shù)卻在不斷的增加,藤校的錄取率只有10%,國際生的錄取率1%,因此想要脫穎而出,不是那么容易,高分被拒絕也是一種正常的狀態(tài)。
成績沒達到學校的要求
學生的標化成績就體現(xiàn)著學生的學習能力,體現(xiàn)了學生在學校的表現(xiàn)等等,不僅能讓招生官對其所學課程科目及成績有一定程度的了解,我們也能初步判斷申請者是如何去做到學校的要求的。標化成績決定著學生是否能進入下一輪面試階段的重要考核指標,如果學生的成績連最基本的要求都達不到的話,那么在申請的過程中,就是一定會被拒絕的。
學校要和自身特點合拍
國外的大學非常注重合適性,招生官們在審查材料以及面試時也非常注重學生和學校的匹配性。大部分美國大學的小文書都會涉及這個問題:請學生談談對于這所大學的認識程度以及為什么選擇申請這所大學?其實招生官就是想知道學生是否了解過學校的課程設置以及任務,并且思考過自己的目標和學校提供的教育是否匹配,而學生又能否為學校帶來什么好處?
基礎錯誤要避免
國外和國內(nèi)所有的規(guī)定基本是相似的,最不能忍的不是那些因為太難而做錯的題目,特別是說過很多次的錯誤。國外的申請文書都是要求英文寫作,但是很多的申請者文書寫作方面不是很好,容易在英文的基礎語法和拼寫上犯錯,但是這樣的錯誤在招生官的眼里就是英文底子薄弱的表現(xiàn)。畢竟想要完成美國大學的學業(yè),因此閱讀能力和寫作還是很重要的。所以,在寫完文書后,建議要讓老師過目一遍,檢查無誤后再提交。
以往違紀行為記錄
美國的大學對于以前的違規(guī)記錄也是非?粗氐,比如以前是否有遲到打架等違反校紀校規(guī)的記錄,是不是有違規(guī)的處理,會讓美國的招生官懷疑你管理東西的能力等等。
申請材料缺斤少兩
我們在遞交申請的時候,材料就包含:標化成績單、推薦信、個人陳述和個人簡歷等等其他申請材料。假如缺少其中的很多部分,很多學校會提醒說要在申請截止日期前遞交所有的材料,那么我們在申請的時候就會變的越來越被動,可以在提交前先自檢一遍,這樣我們就能保證申請的材料是有保證的,然后再進行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