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個周末,在大連外國語學院任教的劉老師應朋友邀請,參加了一個海歸家長為孩子舉行的聚會。此去還有一個“艱巨”的任務,就是檢驗一下這個留學生的英語水平究竟咋樣,因為在外企工作的朋友對自己的英語水平不是很有信心,畢竟人家在國外待了8年。勉為其難之下,劉老師接受了邀請,其結果令人瞠目結舌。
劉老師告訴記者,入座介紹的時候,他了解到小林高中畢業(yè)就出國留學了,原因是父母覺得在國外發(fā)展空間更大。小林的家長是做生意的,生意做得很大,但自身文化底子薄,就盼望兒子有個好前程。劉老師觀察到,小林相貌堂堂,但神情非常拘謹,尤其是父母介紹到劉老師的時候,他幾乎是如坐針氈。這些細微的變化,家長卻沒有發(fā)現(xiàn),仍然侃侃而談。
在小林父親的一再暗示下,劉老師和他的朋友用英語和小林交流。最初的寒暄過后,談話進行不下去了,因為小林根本無法流利地用英語表達在澳大利亞的生活和學習,其英語的發(fā)音也不標準。最后,劉老師和朋友得出的結論是,他的英語水平恐怕只及大連一個普通的初中學生。
在澳大利亞生活學習了8年之久,耗費家里300多萬元,即使學業(yè)無成,也總不至于連英語都說不明白呀?后來,在家長的追問下,小林才如同擠牙膏般地道出原委:在澳大利亞,他生活在華人聚居的地方,大家都是中國人,連說英語都省了。所謂的語言環(huán)境,只是留學中介的片面宣傳和家長的一廂情愿。
劉老師感慨,很多家長都覺得自己的孩子好,當考不上大學或者考不上好大學時,他們大多抱怨教育體制,而不是從自己身上找原因,繼而迷信留學中介的夸張宣傳,盯上了出國這條路。然而,從小就缺乏自制力、缺乏踏實求學精神的孩子,家長豈能期盼出國了,孩子就能脫胎換骨,從此洗心革面做個勤奮努力的好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