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狀:已有人成為學術界中堅
期望:以智慧與技術參與祖國建設
午餐時間,金聲教授饒有興致地介紹了生活在澳大利亞的情況和對祖國的關注。如今他在澳大利亞一家大學任信息技術的首席教授。
談到生活在澳大利亞的中國海外留學人員,金聲認為可分為兩方面:一方面是在自己的領域已有所建樹的人,F在全澳大利亞有7個華人當選該國工程院院士,在學術上已到達很高級別;而進入管理層的則相對較少,做得最好的名叫劉小玲--在世界第二大礦業(yè)公司擔任副總裁;另一方面是在澳大利亞的學子。金教授說道,近年來,自費留學生比例逐漸升高,留學人員低齡化,以前是碩士、博士多,現在是本科生增多。因此出現一些留學生主動性不夠、目標性不強的問題。但盡管如此,越來越多的中國人成為了澳大利亞學術界的中堅力量。
此次回國交流,金教授感受頗多:多年前,由于祖國在世界上的影響力還不太大,在回國參加會議時,只能向學校請病假。而現在他可以公開向學校請假回國開會。他說,澳大利亞的各級政府部門、公司、大學現在都看好中國市場,他所在學校希望提升兩國大學間的協(xié)作,打開中國市場,所以很支持他回國參加交流,甚至給予一些補助。他深情地表示,身處海外的中國人也同樣想為祖國建設添磚加瓦。前不久,金教授接到一個項目,他想把項目拿到中國來做,讓祖國參與到國外的技術改造中來,利用公司提供的研究資金,使國內擁有與世界接軌的技術,將來設計出后拿到中國來生產。"這樣技術也有了,生產能力也有了,可以收獲雙倍的資產。我們希望可以通過我們的智慧與技術參與到祖國的建設中來。"金聲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