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全球高等教育,都知道美國是佼佼者,尤其是常春藤大學,更是從來不愁生源。
然而近年來,隨著歐洲高校吸收國際學生的條款越來越誘人,同時亞洲國家大力加強自身的高校建設,一場沒有硝煙的生源爭奪戰(zhàn)正在全球范圍內如火如荼地展開,連一些老牌名校都不得不放下身段,投身進來。
優(yōu)勢削弱
去年11月以來,中國觀眾經?梢钥吹竭@樣一個電視畫面:一群亞裔模樣的年輕人,在強勁的背景音樂中跳霹靂舞、彈吉他。這不是什么音樂舞蹈班廣告,而是美國政府吸引中國學生留學美國的宣傳片。它要傳達的信息是:美國歡迎中國學生。
這是美國有史以來第一次花大力氣向國外推介自己的教育制度。美國國際貿易部長弗蘭克·拉文說:“從世界各地吸引最優(yōu)秀的學生,比以往任何時候的競爭都更為激烈,所以我們必須全力以赴!
美國不是惟一行動起來的國家。一些新的潮流趨勢正在改寫全球教育格局。各國政府,尤其是中國和印度,正以前所未有的投入改善他們的大學教育水平,并不遺余力地提升其國際知名度。歐洲國家將各自的教育體系統(tǒng)一起來,使之更具吸引力。私立學校則在先前從未涉足過的發(fā)展中國家全面登陸。
從前,世界一流大學,如哈佛、耶魯、劍橋、牛津等,從來都是坐等優(yōu)秀學生自動投奔其門下,如今,這樣的日子已經一去不復返。
美國現階段依然保持著無可爭議的領先地位,全球前100所大學排名中,約有一半在美國。但自“9·11”恐怖襲擊事件以來,美國加強了對學生簽證的控制,這給人一種感覺,好像美國不再歡迎外國人。結果,“9·11”之后的三年里,美國招收的國際學生每年下降2.4%,這還是32年來首次發(fā)生。
國際學生的隊伍迅速壯大,如今約有250萬人留學國外。然而美國在這個市場上的份額卻在不斷縮小。根據美國教育理事會最新報告顯示,2000至2005年間,最熱門的六個留學地點中,美國的增長幅度最小,只有17%,而法國為81%,日本為108%?傮w而言,美國的國際學生市場份額從2000年的25%下降到2004年的20%。
群雄逐鹿
競爭激烈的另一個表現是,高知名度大學不再集中于某幾個國家,而是在世界各國遍地開花。
英國倫敦《泰晤士報》高等教育增刊關于全球高校知名度的排名一向為西方社會所認可。這些年來,美國在前10位中始終占有八席,英國占有剩下的兩席。但10名之后的排名,則變化巨大!短┪钍繄蟆犯叩冉逃隹庉嫾s翰·歐利里說:“今年前200名名單中,至少出現了30多個不同國家,我想這一數字還會繼續(xù)增長!
北京大學、新加坡國立大學、東京大學等都名列這一榜單前20名。
這些最具競爭力的大學在爭取優(yōu)秀生源方面各有奇招,最流行的做法是增設國外教學基地,開展聯合頒發(fā)學歷證書的國際項目。比如,法國著名的歐洲商業(yè)管理學院允許學生在法國校區(qū)和新加坡校區(qū)自由選課。今年6月,它與清華大學聯合開設工商管理碩士課程。
越來越多的學校在采取類似競爭措施。美國教育理事會今年5月公布的一份報告顯示,印度131家私立大學與國外大學建立了聯系,英國近一半高等教育機構在中國提供教學服務。在新加坡設立校區(qū)、實驗室或合作項目的外國大學有幾十所之多,包括美國馬薩諸塞州理工學院、芝加哥大學和康奈爾大學。
國際教育學會會長艾倫·古德曼說,國際化正是所有高校保持競爭力的重要手段。
亞洲崛起
亞洲國家留學生人數居世界第一。近年來,為防止人才流失,各國加強本國高校建設,積極爭取人才回流。
中國現階段高等教育財政支出約占國內生產總值(GDP)3%,它計劃未來幾年里將這一比例提升到4%,比歐洲的1.1%和美國的2.7%都高。
今年早些時候,馬來西亞宣布要把自己打造成一個國際教育中心,在2010年前實現10萬外國人留學馬來西亞的目標,這一人數是目前的兩倍。
為了吸引最好的教授前來任教,新加坡多所大學提供十分誘人的薪金,完全可以與美國頂級大學相媲美。而年輕學者的年薪也大多超過18萬美元。
英語教學是美國和英國高校最大的優(yōu)勢。近年來,為提高吸引力,許多亞洲國家的大學也開始實行全英語教學,這對美英高校構成很大威脅。
韓國延世大學、高麗大學、梨花女子大學等都新近開設了全英語本科課程。日本早稻田大學早在2004年就設立英語學院。中國許多一流大學,如北京大學,也逐年增加全英語教學科目。
在亞洲各國的努力下,一批新院校如雨后春筍般冒出來。中國20多年前的大學入學率不足2%,如今已經超過20%。今年7月,印度舉行首次正式會議,由諾貝爾獎獲得者阿馬蒂亞·森主持,計劃重建該國最古老的大學——那爛陀。這所大學最后一次開學是1197年。
布魯塞爾的學術合作委員會主席貝恩德·瓦赫特說:“中國和印度在高校建設方面的步伐實在驚人,不僅是數量上的進步,而且是質量上的突破!彼嬲f,英國、法國和德國的大學,如果不加速現代化進程,將在10年內被中國和印度所取代。
加入戰(zhàn)斗
面對來自亞洲高校的挑戰(zhàn),一些傳統(tǒng)的“留學基地”紛紛打出廣告,加入到生源爭奪大戰(zhàn)中。對這些國家和地區(qū)來說,這曾經是不可思議的事情。
今年2月,美國宣布將于明年投入100萬美元,向中國和印度播放美國高校教育宣傳片。英國3月公布的國內大學調查顯示,79%的大學和學院今年將擴招國際生源。7月,法國政府宣布,2012年前將投資500萬歐元用于大學教育現代化改革。備受矚目的歐洲“波洛尼亞進程”,則承諾2010年前實現整個歐洲大陸高等教育學歷標準化,使得歐洲院校的文憑得到統(tǒng)一的國際認可。
美國常春藤聯盟學校和英國劍橋大學等老牌名校,在日益激烈的生源爭奪戰(zhàn)中還有一個別人無以效仿的優(yōu)勢——錢袋充足,可以確保為最優(yōu)秀的教授和學生提供最好的實驗室和圖書館。
哈佛大學今年宣布,將從捐款基金中撥出280億美元(相當于所有英國高校捐款總額),資助所有來自家庭年收入少于六萬美元的學生免費入學。這意味著,對于來自工人階級和中產階級的學生來說,一旦被哈佛錄取,將獲得最便宜的高等教育。
雖然在頂級高校競爭中,美國和歐洲仍保有一定優(yōu)勢,但在二流高校競爭中,他們越來越力不從心。紐約大學教務主任凱瑟琳·斯廷普森說:“澳大利亞、加拿大、俄羅斯和香港正成為留學的熱門地區(qū)。人們希望行走在世界各地!
這正是未來最成功的教育機構要為學者們提供的。做好準備吧,更多的美國學生將以北京為家,更多中國學生將在波士頓加入拉拉隊。
[背景資料]常春藤大學
“常春藤大學”指美國東部八所歷史悠久、具有高學術水平的大學。它們是:哈佛大學(成立于1636年)、耶魯大學(1701年)、賓夕法尼亞大學(1740年)、普林斯頓大學(1746年)、哥倫比亞大學(1754年)、布朗大學(1764年)、達特茅斯大學(1769年)和康奈爾大學(186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