掰著指頭算算,最能打動中國百姓的,恐怕除了房子,就是孩子。而在樓市低迷的今天,也就剩下孩子還能讓大家忙不迭地把錢往外掏。
這段時間,全國不知有多少大章小報熱炒著“金融海嘯在中國卷起出國留學潮”,五花八門的留學中介、亮相各地的國際教育展似乎都在高唱此時出國留學的“重大利好”:一是外幣大都疲軟,人民幣愈發(fā)“值錢”,按匯率一套留學費用下滑了不少。二是金融海嘯也波及到了國外學校,它們對華招生的門檻降低了不少。
然而出國留學便宜了、簡單了、容易了,真的就全是利好?
首先,匯率的變動雖然讓眼下的留學開銷顯得“下調(diào)”,以至于讓那些原本覺著“供不起”的工薪家庭也盤算著讓孩子出去“深造”,但這見天浮動的匯率仿佛股票,現(xiàn)在看是能少花好幾萬元,但過一段這個“便宜”可未必占得到。
其次,對國人的未來收入而言,人民幣大幅升值算不得利好,中國企業(yè)出口優(yōu)勢不再、整體經(jīng)濟增速放緩就是明兆。人民幣是“值錢”了,好使了,可這值錢的人民幣對中國人來說可是更難賺到了,現(xiàn)在覺著自己“供得起”的家長還請掂量一下自己明后年的荷包。
再次,也是最重要的,受累于金融海嘯,國外的大學、中學得到的社會資助減少,花費頗高、排名平平的私立學校生源更是明顯蕭條,在國內(nèi)不景氣的時候,自然而然全指望著“國際生擴招”。但在誘人的“招生門檻降低、擔保金減少、申請容易”背后,直接對應著學校魚龍混雜、獎學金減少、工作難找,而擴招潮里拿到的文憑學位恐怕也會相應貶值不少。這么一來,不但畢業(yè)后海外工作的難度在提高,“鍍金”幾年回國卻“海龜”變“海帶 ”(海外歸來擱家待業(yè))的危險也在提高。
雖然而今中介機構們熱衷大唱利好,遍地開花的國際教育展也紛紛推出置業(yè)產(chǎn)品和留學產(chǎn)品配套,比如昨天就有媒體曝出,某留學聯(lián)展現(xiàn)場“以房養(yǎng)學”產(chǎn)品銷得很火爆,大意為“澳洲沒有次貸危機,每年房價穩(wěn)升10%,這還是官方統(tǒng)計。在澳洲買套房出租,留學4年的學費用租金就可以沖抵。而孩子在國外也能住在自家屋里,父母多么放心”。我們不知道對“以房養(yǎng)學”來說,“留學”算不算“買房”的贈品,也不知道“留學”和“住宅”哪個是極力推銷的中心,我們只是奇怪,現(xiàn)在有哪個大洲敢打包票說房價每年穩(wěn)升10%、還不會有次貸危機?當然,那些危機中急于賣房、賣地、賣商鋪的外商要想到中國搞促銷,贈留學、贈護照、贈綠卡什么的倒真是好主意。
送孩子出去留學,未來的事兒比現(xiàn)在要緊,但凡邁腳先要想想清,只為貪十萬八萬的便宜大可不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