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美國爆發(fā)金融危機以來,美國大學相繼加大了國際推廣的力度。因此,關于美國大學“擴招”的推論十分普及。從11月初截止的美國重點大學早期申請情況看,以常青藤大學為代表的美國重點大學的申請人數都出現了放量增長。可見,申請美國重點大學的競爭將更加激烈。
據《美國新聞與世界報道》的統計,除布朗大學及少數重點大學外,美國常青藤大學和大部分的重點大學今年的早期申請人數比去年出現了2位數的增長。西北大學增加了14%,達特茅斯增加了10%,麻省理工增加了25%,斯坦福大學增加了18%,耶魯大學增加了12.5%,哈佛大學、喬治華盛頓大學增加的更多,接近30%。
事實上,各個國家的學生及家長都存在名校情結。因此,大部分的早期申請人目標大學鎖定在美國私立頂尖大學,并期望能夠獲取獎學金。對于出現如此大幅度的增長,一些美國大學錄取辦負責人推測,很多申請人為了達到申請目的,將會增加早期申請的大學數量,很多優(yōu)秀學生將申請學校數量從10增加到了15所。這樣,在面對錄取通知書時,可以根據發(fā)放獎學金情況決定最終選擇入讀哪所學校。然而,申請人數的增加并不意味著美國大學錄取人數會水漲船高。
今年美國名校早期申請人數的增加,絕不意味著美國大學將大規(guī)模擴招。美國大學的辦學經費有三種來源,即政府撥款、科研及捐贈、學生繳納的學費。美國金融危機爆發(fā)以后,美國大學得到的政府撥款和各類捐贈數額減少,很多大學暫停了擴充校園規(guī)模和基礎建設的投資,其目的在于以現有資金、規(guī)模為基礎,專注于教學與科研。但是,無論是美國本土學生還是美國以外的國際學生所繳納的學費,均不足以支撐美國大學的經營成本。也就是說,美國大學每招一個學生,還要相應墊付一筆成本差價。
當然,面對金融危機,美國大學都有自己的“小算盤”。據了解,美國公立大學對本州的學生向來收費很低,本州學生繳納的學費一般為國際學生所繳納的三分之一,最多超不過二分之一。所以,像加州大學聯合體、佛羅里達大學、佐治亞大學等重點大學,在招生規(guī)模不變的情況下,為了多收取學費,限制了不少符合入學條件的本州學生,騰出更多的名額提供給那些符合條件的國際學生或非本州美國學生,以求彌補辦學經費的不足。不過,以常青藤大學為代表的美國私立大學由于對內對外同等收費,則不存在類似情況。可以肯定,2009年中國學生申請美國重點公立大學可能會相對容易。但是,隨著申請人數的增加,成功就讀以常青藤大學為代表的美國私立重點大學則更加困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