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成長道路,只有一種色彩是不夠的,要多元的色彩才是完整的畫。所以我們學校要學會做人,學會做事,學會相處。這樣孩子在受傳統(tǒng)教育下,出國是更好的進行深造,對自身是以一種自我完善。
若干年前,中國流傳著一句老話叫做“外國的月亮更圓”。隨著中國國際化腳步的加快,中國已經(jīng)在各個領域擁有了國際話語權,我們已經(jīng)能夠冷地看待中國與國際的關系,那么在教育領域呢?外國的月亮似乎還在“更圓”著。資深海歸教師連虓回國后的一件重要工作就是要告訴中國的孩子和家長,什么才是國際教育,做了7年時間,留學的“誤區(qū)”依然困擾著中國的家長,令人痛心。
連 說:“我曾經(jīng)在國際教育論壇上指出,國際教育不是美國教育,用國際上主流文化,主流價值觀的教育方式培養(yǎng)的人才,才符合國際教育的精髓。中國文化的精髓也是國際的。其實某些做國際教育的人本身也并不理解這個內(nèi)涵,有的校長甚至說國際教育是什么呢?就是拿洋文,就是洋人授課,就是全英文授課,這是錯誤的,國際化課程也有很多國粹的內(nèi)容,汲取各家之長才是真正的國際化。人們越來越清醒的認識到了這一點,我覺得這也是我們在成長過程中所慢慢需要去理解和完善的東西。”
連校長覺得目前還有部分家長沒有很清醒地認識到這些,事實上這么多年來我們的經(jīng)驗,因為現(xiàn)在時代對孩子的影響很大,家長對孩子的影響力在減弱,與之相反,家長對孩子期望值卻很高。此外,孩子參加一些非專業(yè)化的訓練,家長花了大價錢但很可能好心沒辦好事。這些都是家長急功近利的做法,對孩子來說傷害很大。
其實從某種程度來說,出國留學是國際教育最主要最直接的表現(xiàn)形式。數(shù)據(jù)表,2010年度中國出國留學人員總數(shù)達28.47萬人。從1978年到2010年底,中國各類出國留學人員總數(shù)達190.54萬人,共有63.22萬留學人員學成后選擇回國發(fā)展。在這個大背景下,中國更需要更多這種懂教育、有眼光、愿意為教育全身心投入的教育機構,投入教育領域,讓中國的孩子可以有更多種選擇。
整合中國最優(yōu)秀的教育資源,通過豐富多樣的國際合作與交流,讓世界領略中國基礎教育的名校名師風采,也打開讓自身通向世界的大門,更要成為中國教育國際化進程的推動者。這樣的教育才是最符合實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