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大三開始準備GT,最后得到一個基本可以用的成績:G:450+800+3.0. T:640+5.0
個人感覺GRE最好考得好一些。錄取偶的學校似乎比較看重專業(yè)課的成績,但是有時瀏覽網(wǎng)頁看到有的學校似乎比較看重GRE分數(shù)。而且偶在面試NUS時,未來導師上來第一個問題就是:你的作文分數(shù)怎末這么低呢?哎……好在偶用偶的T的作文彌補了一下,給出了一個還算合格的答案。
直到考完GRE的那一分鐘,偶才恍然大悟,什么叫“考期不至,單詞不止”,才理解什么才是GRE。偶們一起準備GRE的幾個G友考完聊天,都說如果再給一周,偶們肯定可以把單詞背得更好,因為壓力的原因,偶們最后一周單詞都比原來有了質(zhì)的飛躍,可是基礎畢竟還是不扎實,偶的verbal考得慘不忍睹。同時萬幸由于沒有跨區(qū),偶數(shù)學沒有失分。因為偶為數(shù)學系,如果數(shù)學沒有滿分,有點那個……
T沒有特別好說的,因為只準備了三周的時間。考完G以后,一直不想再學習了,因為太累了,后來看了三周,做了做真題就考試去了。偶那次是倒數(shù)第二次舊托福,現(xiàn)在的托福難了許多,一增加口語就會殺死很多像偶這樣的人,所以偶托福沒什么可以貢獻的。
選擇學校:
由于偶自己的惰性作祟,偶沒有放棄保研的名額。我在研一過后的暑假開始看學校,但是也是看看停停。直到十月份的時候偶才抓緊準備了,整整看了三周的學校,每天白天坐在電腦前看學校網(wǎng)址。偶也沒做表格,只是瀏覽適合自己的學校,所謂適合自己,就是偶可能能去的。首先,看過幾個之后,偶排除了所有排名前三十的學校。那些學校的網(wǎng)頁和簡介確實讓偶心潮澎湃,可惜偶必須要拿全獎,這個希望太渺茫,放棄!
然后三十到五十之間的看了看,五十到八十的多看看。一百以后的一個沒有看。我基本定位就是不選擇保底學校,每一所都是心儀之選,不管哪個學校給偶offer,偶都會屁顛屁顛的收拾東西飛過去。^_^
首先,把需要Sub成績的去掉,達不到標準的去掉。對了,偶有一個特殊情況,偶的T在申請的時候成績可以用,但是在當年年底就過期了,所以偶申請的學校必須可以接收偶的T成績才可以。這種情況偶咨詢了在中介做事的留學專家,他告訴我說:一般情況,偶的T是可以用的,但是極個別的學校會不接受。于是偶就一個一個學校的問,大部分可以用,但是也有不能用的,所以偶在選學校的時候,首先就刷下去一批。
偶看的主要為數(shù)學系和統(tǒng)計系,然后進去看要求,然后給小秘發(fā)信,問得特別直接,上來就問偶的托福成績的問題。如果回復了再把偶的背景說一下,就問偶的條件是否可以錄取,能不能拿獎。對了,到后來,偶連program director一起問,反正就是改個抬頭的問題也不麻煩。雖然偶的問題非常露骨,但是絕大部分學校都做出了積極的回應,有的回復說現(xiàn)在他說不好,但是你的情況怎末怎末怎末,其實看他的口氣就知道怎末樣了。例如,有的把他們錄取的平均GRE,GPA等等發(fā)過來,偶一看成績,偶滴神啊!GPA3.8以上呢,GRE1500以上,偶當然知難而退了!同時,也有學校說偶錄取希望很大。這里值得一提的是,一個學校的program director是中國人,他回信說,偶的情況他會好好看的,因為是“同胞”,然后讓偶把偶的情況仔細說一下。偶當時挺感動的,一聲“同胞”讓偶感慨頗多。結果雖然偶沒有申請,但是心里還是暖暖的。
接下來的問題就簡單很多,就是和小秘往來信件,偶處理問題特別簡單,沒有看實驗室背景研究班子背景,因為偶對統(tǒng)計了解不多,哪方面強也不清楚,就是憑著系里的回信判斷。偶最終申請的學校都是回復說希望很大的,選擇了11所吧,具體偶也忘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