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國這件事兒大概有幾派:有的人是家里有錢,孩子從小上國際學校,護照的封皮都不是天安門國徽,壓根就沒有考慮過日后的中高考找工作;還有的人或許限于家庭條件等因素,很堅決地說不出國。但大多人都持著一個模糊的觀念,就是大學或者研究生再出國。
我也不知道人們都想讓自己的孩子大學再出去是因為什么,家庭條件只能供四年?舍不得孩子?怕孩子融入不好?我覺得主要的一個因素,還是很多人對出國這件事兒沒有理性研究過。
比如其實我一直以來也都是“大學出國”這個觀念的追隨者,但很大程度上是因為不知道還有能出國上高中這條路,這也就是為什么在我初一聽到“高申”這條路后如此堅定地決定高中出國的一個原因。
大多數(shù)人或許都覺得高中孩子還是太小,并且再加上大多數(shù)的出國機構都是在宣傳申請大學這一方面,對高中出國的了解幾近沒有,所以才“隨大流”,天天嚷嚷著要讓孩子在大學的時候出去。
但我就在想,中國這么多學生,都要大學時出去,又有幾個能上最最頂尖的大學?哈佛耶魯一年在中國招幾個?所以未來大學留學也會慢慢地像小升初一樣擁擠不堪。
好玩兒的是,幾乎所有的家長都對自己的孩子極其有信心,覺得孩子在國內初中高中混完8年就立刻能上美國學校,而且是美國的好學校。這個邏輯豈不是很逗?
更加可笑的是另一個觀點,國人現(xiàn)在越來越覺得出國不是一件難事兒:或許是因為國外錄取不是看排名,而是看面試,看的是孩子的“綜合素質”,所以家長們都不讓孩子努力了、不讓孩子讀書了,整個高中三年孩子就是在課外搞搞學生會之類的活動,最后跟人面試的時候也是講這些用家長的錢和虛榮心堆起來的晚宴和聚會。
我只能說這樣的高中還不如踏踏實實地去高考。至于我們說的“國際班”,那或許一個騙人的玩意兒吧。試問一個國際班的學生一年讀幾本書?這就是為什么我覺得與其高中在備戰(zhàn)高考的題海中或是國際班的紙醉金迷里度過,還不如出國去上高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