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烏克蘭和羅馬尼亞交界處有個古俄羅斯小城隱沒于繁華的現(xiàn)代文明之中,它行政獨(dú)立,有自己獨(dú)特的生活方式,是個真正的世外桃源。
這個小城名叫“維爾科沃”,位于多瑙河下游,由一些人工堆積的小島組成,小島周圍是茂密的蘆葦叢,城內(nèi)溝渠縱橫。這里只有1萬多人,船倒有5000多只,是典型的威尼斯式的水上小城。這里的居民水性極好,傳說中,維爾科沃人在海上可以行走如飛。
維爾科沃3個世紀(jì)前由反對東正教尼康改革的古老教派信徒所建,他們因為遭到宗教迫害而被迫逃到這本無法生存的荒灘上。有種說法是維爾科沃人都非常倔強(qiáng)和固執(zhí),也許正是因為這種個性,才使他們的祖先得以走出困境,建立自己的新家園。
維爾科沃小島每年都需要加固和維護(hù),否則就會被水淹沒,漁民們已經(jīng)把這看作是例行的工作。不過這里究竟有多少小島,誰都不知道,盡管這里是烏克蘭的領(lǐng)土,但居民卻講彼得大帝時代以前的古俄語,不知道自己究竟是該在哪個國家管理之下。小城建于8月,但具體日子誰也不知道,這里身體硬朗的白胡子老爺爺很多,他們把自己祖先的故事從祖父曾祖父那里傳承下來,一輩輩講下去,但就是他們也無法回答小城究竟建于哪一天。
小城是天高皇帝遠(yuǎn)的地方,人們生活很是自由自在,他們從來都不想自己是幸福還是不幸福。信仰古老宗教的維爾科沃人像孩子一樣單純,他們身體健康,決不沾染現(xiàn)代文明的疾病。他們蓄胡子,眼睛淺藍(lán)色,是純粹的俄羅斯血統(tǒng),不和外族通婚。他們完全保持了古俄羅斯的生活方式,穿的是不塞入褲腰的俄羅斯式襯衣,外扎腰帶,當(dāng)?shù)氐慕烫弥两襁填寫出生、死亡和結(jié)婚登記冊以及開支賬簿。
維爾科沃人參加過1807年俄羅斯對土耳其的戰(zhàn)爭,庫圖佐夫元帥對他們的功勛給予很高評價,他在自己的報告中寫道:維爾科沃人在戰(zhàn)爭中作出了卓越貢獻(xiàn),他們寧可不去打魚,也要用自己的船沿多瑙河給俄羅斯部隊運(yùn)送武器和糧食。作為獎勵,現(xiàn)允許他們在俄羅斯所屬的水域打魚,并可以把葡萄酒銷售給俄羅斯。
從那時候起,維爾科沃人就以打魚和制酒為業(yè)。其實,說買賣,也是實物交易。今天這里仍然和以往一樣,生活的好壞取決于捕魚量的大小。這里主要出產(chǎn)鯡魚,鯡魚也是這里的主要食物,人們每天吃它,煎、烤、烹、炸、煮,做法很多。據(jù)說,這里的人們長壽,百歲老人非常多,就因為鯡魚吃得多。
戰(zhàn)爭中用船運(yùn)送軍隊和大炮的維爾科沃人,在現(xiàn)實生活中用船運(yùn)送塊頭很大的母牛,也是駕輕就熟了。他們白天用船把牛載到河岸上吃草,晚上再運(yùn)回小島安歇。一葉小舟上,一個船夫,劃動4米長的船槳,褐色的母牛昂著頭,悠然地嚼著草,彎彎的角時不時要劃過綠色的蘆葦叢。這在維爾科沃是最常見的畫面之一。
歷史上維爾科沃幾度變遷,一會是俄羅斯人統(tǒng)治,一會歸羅馬尼亞人管,但這里似乎只有市長一個人在乎,他們到底是什么現(xiàn)代公民身份。在這里做市長,季莫申科只干了一件可圈可點(diǎn)的事——他抓到了當(dāng)?shù)匚┮灰粋吸毒的人,趕走了此人之后,小城和毒品再無瓜葛。對于一個市長來說,這里剩下可做的事,就是乘著公務(wù)船巡視“街道”并辦公,然后就是給新婚夫婦辦理結(jié)婚登記,并祝福著新一代的繁衍。
來源:環(huán)球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