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英國留學申請過程中,一些看似普通的策略或“套路”實際上可能對成功進入理想院校起到關鍵作用。接下來就給大家介紹三個常見的、能夠幫助學生更好地進行申請的“套路”。
留學申請中最大的套路就是鼓勵,然后讓學生無腦沖,不設限,不束縛自己。往往這種學生最終都申的很好,因為敢沖敢拼,敢多申,能試錯,最終都去了自己想去的學校。
其實這個套路暗含了申請中的一個核心邏輯,就是不要設限,不要怕被拒。只要滿足官網(wǎng)的最低要求,你就可以嘗試去遞交申請。并不是成績越好,學校越好,就越好錄取的。
無論是英國還是美國,很多最終錄取名校的學生,背景往往都各有各的不同。差的也真的有,績點不強,但其他經(jīng)歷多,或者說,某個點很特別,然后打動招生官了。這種case其實非常多,只不過容易會被當成個例而已。
留學申請這個事,不是所謂的你在留學行業(yè)待的越久,你評估的就絕對準確的。大道五十,天衍四九,人遁其一,即使都說不行的課程,都有一線機會。
況且留學這個事情,本身不是國內(nèi)高考賽道,只有分數(shù)這一種途徑。留學拼的是信息差,拼的是你對專業(yè)的理解。你理解都對了,錄取就好錄取了。
正常留學過程中,沒人會套路你去argue,但凡用這個來套路你的,要么真有東西,要么就是嘗到甜頭的。事實上,argue這個套路在國外其實很流行,在國內(nèi)不知道為啥,很多國內(nèi)學生可能被沉默慣了。忘了其實很多事情還可以爭取。
argue這個套路其實核心培養(yǎng)的是留學生的一個專注能力,以及多渠道解決問題的能力。我覺得反而這個能力很重要。我自己會經(jīng)常鼓勵身邊背景夠的學生去嘗試argue下,爭取下。實際上,這種鼓勵,花不了學生多少時間,反而有大大的回報。
畢竟你要和學校溝通,你要了解怎么站在招生官的角度去思考問題,你會去分析,我到底什么原因被拒。我還有哪些地方可以補救。我該怎么a,我要找誰a,這一系列的問題,你如果能妥善的解決。我覺得你很適合未來在任何領域和行業(yè)生存。
不要小看argue這個事情,這是對你本身能力的一種鍛煉。我自己也很喜歡去和學校argue,去探索學校的底線,探索英國大學對中國學生的一些比較能接受的點。去摸英國會更吃哪些情緒價值。而不是只是中國學生思維的,就在自己成績,實習等方向反復去提。人家不care這個。
很多學生會覺得英國摳,獎學金少,于是難得去摸獎學金了。這個思路其實不對的,我往往會勸學生去摸下各個學校的獎學金減免,如果你拿到condition offer的情況下,你就遞交下你的申請,就和你買彩票一樣,萬一中了了?
獎學金這個事,中國學生和海外學生思路是不一樣的,中國學生不曉得是家庭條件太好了,還是啥,都懶得去申。人家海外學生,都是先看獎學金再去遞交學校的,畢竟學費需要他們自己解決。而國內(nèi)基本都是家里為你們托底。
但正常來說,獎學金適合各類留學生都去試一試,成績好的,成績一般的,甚至成績剛剛夠的,都可以去申,小到1000鎊的陽關普照獎學金。大到學費全免,生活費全免,還送你兩張機票來回。其實都有機會的,只是我們不去了解。不了解肯定都沒有。
還有些學生,其實不要執(zhí)著于所謂的一年制taught課程,碩士英國也有2年的Research course的,這種課程一樣是研究型導向的,專業(yè)更少,規(guī)模更小。這種也是有機會拿帶薪的,找到一個好點的專業(yè),一個月給你發(fā)個1200英鎊補助是沒問題的。尤其適合學術(shù)型的學霸去側(cè)重查找下這類。
以上三點,你說是套路吧,其實對于有些學生來說,的確是,多申可能浪費申請費,也可能比較飄。argue吧,有些學生不得門道,argue就問幾句話,然后說自己努力過,嘗試過,還是被拒了。獎學金一樣,也靠玄學。所以很多學生最終嘗試過會沒有結(jié)果。
但事實是,如果你在這三個套路出研究出了具體適合你的途徑,你走出來了,你的確是牛的。申請的學校是最好的,還拿到了獎學金,讀書不但不花錢,還能搞錢,還能隔三差五往家里寄點禮物。也能化腐朽為神奇,手段都是好的,只是有些人會用,有些人搞不來。還有些人懶得搞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