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分三部分:
1. 時尚輔導班GMAT邏輯講義
2. GMAT邏輯題型標志詞總結
3. 管衛(wèi)東GRE單題邏輯思想總結
第一部分:時尚輔導班GMAT邏輯講義
一、 歸納題:從上到下(從原文到答案)
① 讀題 1) 注意條件句,如if, as long as等,例 第二冊P203 (20)
2) 注意有沒有否絕對化詞,如only,any,no, solely等
3) 注意有沒有數學上的等式、不等式關系或比例(percent, proportion)
等, 例第二冊第二冊P117 ⒂、 P126⒆、 P169(1)、P248(14)
② 判斷答案的原則:(1) 答案中不能出現(xiàn)原文中沒有的新概念(包括新的動詞、形容詞
名詞等,但是需要同義詞的出現(xiàn))
(2) 若原文在某一信息點上沒有絕對化概念,那么答案中也沒 有
(3) 不能出現(xiàn)新的比較
(4) 答案不能和原文信息相違背。
例題:第二冊P115⑽ P116⑾ P123⑼ P126⒅
③ 推導結構
例題 第二冊P122 ④, 講義section 1(19題)
2)理解命題及常用表達(這一知識點需要好好把握,不僅僅在歸納題中有用, 在邏輯 描述題中,邏輯結構一致性,對上文最好的批評等問法中 都出現(xiàn)) 原命題和逆否命題為等價命題,逆命題和否命題為等價命題
(A→B+C, 逆否命題為~B/~C→~A), (A+B→C, 則其逆否命題為~C →~A/~B)
II. unless :=if not 即 not A unless B表達為 A→B
A unless B表達為非A→B
only if: A only if B表達為A→B
if only: A if only B表達為B→A
A is necessary to B: B→A
Whenever, whoever, wherever :=if
二、Weaken 和Support演繹題型(從下到上,即從答案到原文)
weaken support
Reasoning
Premise(前提),Conclusion(結論),Reasoning(推理過程,前提到結論的思維 變遷)
演繹題所面臨的是一個“待評價的推理”,也就是從前提到結論的這個推理是否能夠
成立我是不知道的,我需要對它進行評價。根據問題的不同問法,確定不同的解題態(tài)度
,問支持,就找一個選項說它可能對,問反對,找一個選項說它不一定對,問假設考慮
使結論成立需要什么,哪一個是使其成立的一個必要條件。
1.如何正確理解weaken , support
① 支持:(support),將答案放在論據和結論之間,對原文推理或者結論有支持作用就可
以, 所以既可非充分又可非必要
② 駁斥:(weaken),將答案放在論據和結論之間,對原文推理或者結論有駁斥作用就
可以, 所以也是既可非充分又可非必要
③ 如何理解充分和必要
1.充分:所謂充分條件就是僅有這條件就足以帶來結果,不需考慮別的條件了。
它是誰成立,誰一定也成立,比如A→B, 如果A成立,那么一定有B
2.必要:所謂必要條件就是沒有這個條件結果一定不對。
2.前因后果結構
推理中的前提和結論在大多數情況下用因果關系來表示,根據因果關系中的結果成立
不成立我們分為兩種邏輯結構,前因后果結果和Causal Explanations結構,以后講的答
案方向點區(qū)別并不大,但是我們?yōu)榱死诶斫膺M行這個分類
前因后果結構表示: (A——B)
從這個原因是否能夠得到這個結果?(注意because, since, for等原因引導詞 )
這個方法是否能夠達到這個目的?(注意by引導方法,To的不定式引導目的)
從這個條件是否能夠得到這個結論?(注意if,when, as long as等引導條件 )
★注意上面的結果、結論到底能不能夠成立,目的到底能不能夠達到,還不確定 。
駁斥、支持方向:
A方法可行, P122(7)
A-B之間 P113(3)、P116(12)
A之外因素的影響B(tài) P113(2)、P123(11)
直接對B說 講義Section 1第4題
3.Causal Explanations
a. 對一個事實的發(fā)生、一個現(xiàn)象的存在,一個研究的發(fā)現(xiàn),提出一種解釋
也就是為什么這個事實會發(fā)生呢?為什么這個現(xiàn)象會存在呢?是這個原因導致的
b. 從一個已知的,已經發(fā)生的事實,已經存在的現(xiàn)象中得到一個結論,這個結論其實還是
對上面的事實發(fā)生、現(xiàn)象存在做出了一種解釋
★ 注意上面的結果、事實,現(xiàn)象都是已經發(fā)生,已經成立了,問到底是不是這個原因導
致的, 這也是Causal Explanation結構和前因后果結構最本質的區(qū)別,務必仔細體會。
Causal Explanation結構的典型引導詞:result、 due to、reason 、attribute to、 hypothesize、
the explanation is 、be responsible for
把這個事實當作B, 把這個原因解釋當作A,
答案方向: 這個原因和結果之間的關系?(B-A之間)
有沒有別的原因來對上面的事實、現(xiàn)象、研究發(fā)現(xiàn)作出解釋(A之外的其他 原因)
支持:直接: 就是這原因導致結果,具體還可以表現(xiàn)為沒有這個原因就沒有這個結果。
例題:講義Section 1第1題, P201(12)
間接:沒有別的原因解釋上面的事實或現(xiàn)象
駁斥:直接:原因和結果無關,具體表現(xiàn)為有這個原因沒有這個結果或者沒有這個原因
有這個結果
例題:P114(7), P115(9)
間接:還有別的原因存在解釋上面的事實或現(xiàn)象 P124(13)
如何統(tǒng)一兩種結構的答案方向?
4.Weaken, Support讀題:
1)重點是找出原因和結果兩句話,如果沒有任何原因指示詞,那么重點在 結論,緊
靠結論因果詞(therefore ,thus)前面的往往就是原因
2)對to的不定式要讀出(往往表示為對一個目的提出一個方法)
3)對any, all, none, everyone, each, no, in general, on the whole 等 詞需注意,因可能會為范圍差異
4)對only, solely加以注意,例:第四冊:P18 ⑿
5)對動詞的程度修飾,例:第四冊:P7 ⑥
5. 一些輔助的類型
范圍差異、數據得結果、因果順序、比較原則
三:“Assumption”題型
假設定義:使結論成立的必要條件
① 讀題: 和weaken ,support讀題方法完全一樣,再注意when、if等詞語
② 答案方向:
前因后果結構
1)因果關系差異概念的橋梁作用 (A-B之間)
例題:P115(8)、P122(5)、P200(7)、P202(15)、P248(12)、P249(16 )
2)A可行性或者原因有意義:P228(9)、P246(7)
3)沒有其他的因素來影響這個結果或者結論 P248(12)、P250(18)
Causal Explanations:
1)沒有這個原因就沒有這個結果 (兩者之間)
3)沒有其他的原因來解釋上面的事實或者現(xiàn)象 P173(16)、P229(13)
★注意此類假設其答案中,很可能會有否定詞或類似否定概念出現(xiàn)
注意: 和weaken、support一樣,這兩種結構的答案方向完全可以統(tǒng)一
四:“evaluate”題型
1.定義: 對某個問題兩方面的回答(yes and no)或者某個信息兩方面的回答,對原
文推理如果 一方面回答起到支持作用,則另一方面回答起到駁斥作用,如果一方面回答起到 駁斥作 用,則另一方面回答起到支持作用,這個問題或者信息就對原文有評價作用。
★注意一定是yes and no回答都起到作用,如果僅僅一方面回答起到作用,則 不是評價
2.答案方向:
1)直接說,結果和原因之間有沒有關系(A-B) 例:第二冊P172(10)、 P198(3)
2)A是否可行或者有意義。 講義section 1(11題)
3)間接性答案:除A之外是否還有別的因素影響B(tài), 例:第四冊P104 ⑨
或者有沒有其他的原因來解釋原文中存在的事實或者現(xiàn)象
注意:evaluation、 assumption和weaken, support的統(tǒng)一
五:解釋現(xiàn)象
1.解釋result, situation等,統(tǒng)稱為解釋結果
具體讀出要解釋什么,現(xiàn)象是什么,解題要點:抓住要解釋的對象,具體發(fā)生了什么 變化
2.解釋矛盾,找一個選項說明為什么會存在這種矛盾,解題主要抓住區(qū)別點
3.答案要明確,滿足無推導、無充分性。講義section 1(第20題)
六.完成一段話“題型”
找答案需滿足:1)在句子意思上滿足原文,特別是可將最后一句話補全
2)答案必須和原文前半段描述有關系
例:第二冊:P60 ⑧ P70 ④ P201 ⒁
七.“上文使用何種有疑問技術”題型(邏輯描述)
并不是讓你找一個選項對上文推理進行駁斥,也不是問原文推理的缺陷,而是讓你用邏
輯描述的語言來描述一下原文的推導過程。
例:第三冊P4 (17)第四冊P85 ⑨
八、提高(由學生自己去訓練培養(yǎng)對weaken support碘的感覺)
1.Weaken:——求異 2.Support:——求同
所謂求同、求異就是答案和原文的一致或不一致,而不是答案中誰與誰一致或不一致,
它要求既不要考慮原文的因果之間為什么會如此,也不要考慮答案中因果之間為什么會
如此,更不可考慮此答案是如何使得對原文有支持或駁斥作用的,而僅僅辨認在答案滿
足和原文有關時是保持和原文一致還是不一致,這一點往往對于難題來講,特別還僅僅
剩下兩個選項需要辨別的時候,更為有用
例:“因為這兒有個人,所以螞蟻有兩條腿。”對這一論證的支持或駁斥不應考慮為什
么人和螞蟻有關,而只考慮在答案中說有人或說螞蟻兩條腿的情況下,找其相同或不同
就可以了,如“相鄰近處沒有人,螞蟻也有兩條腿”,在滿足說螞蟻有兩條腿時說的是
沒有人,和上邊論述不一致,因此可weaken同理說“在鄰近處沒有人,螞蟻也就無兩條
腿,”就有support作用,你所需做的僅僅是尋找相同或不同點,僅此而已,大家可由第
三冊上P1 ② P2 ⑼ P3 ⑿ P5 ⒇ P28 ③ ⑤ P29 ⑿ ⒂ P46 ⑥ P47 ⑩⒀碘
去理解weaken,由第二冊上P30 ⑾ P31 ⒇ P45 ④ P48 ⒂ 等理解support.
第二部分:GMAT邏輯題型標志詞總結
一.歸納題
標志詞:conclusion; inferred; implied; supported; if above true, then
it is also true。(注:support不僅僅用于歸納法。舉例來說,歸納法的表達應為:
Which of the following are supported by the argument above?如果換個說法就可以
變成加強題型的表述:Which of the following support the argument above?所以在解
題的時候要格外小心。)
二.演繹題
1.第一種文章:前提推結論型
A.假設題:
標志詞:assume; assumption; presuppose (特指對于前提的假設); additional
premise; not true unless; depend on; rely on.
B.加強題:
標志詞:support(注意和歸納題目的區(qū)分); strengthen, conclusion can be
drawn if it were true that.
C.削弱題:
標志詞:weaken; cast doubt; argue against; damage; counter; challenge;
flaw; refute; jeopardize; criticism; undermine; drawback; reasoning error;
weakness. (其中flaw,criticism,reasoning error和weakness屬于名詞性的削弱)。
D.評價題:
標志詞:evaluate,appraisal。(根據加強題做)
2.第二種文章:因果結構
文章內部標志詞:A is due to B; A is attribute to B; A is result of B;
blame B on/for A; B is responsible for A; credit A to B.
問題中的標志詞:explanation; interpretation; hypothesis。
3.第三種文章:“變態(tài)結構”(表面上仍然是前提推出結論的結構,實質為因果結構,即 結論是前提的解釋)。此類文章沒有與眾不同的標志詞,需要考生在實戰(zhàn)時分析判斷。
從題型上看,第一類文章的線索顯然多于后兩類,也就是說解題上較為方便,幸運的是 第一類題目一般占去了考題的絕大部分,所以說還是有技巧可尋的。
第三部分:管衛(wèi)東GRE單題邏輯思想總結,同樣適用GMAT
一、 總則:
1、 傻子原則:題目說了的你才知道,沒說的你都不知道。不要用自己的常識給題目下任何判斷。
2、 不充分原則:由選項推導題目只需要選項成為題目的必要條件而不需要其成為充分必要條件。
二、 有關與無關:(幫助你在考試時迅速排除與題目無關的選項)
有關是指選項與題目說的是一件事,即句子的主干至少有兩部分相同。
注意:如果其中相同的部分有一部分是謂語,則首先考慮兩種不同的狀態(tài)能否共存。
三、 邏輯單題分:
1、 特殊類:對話、完成段話、句子作用
A、 對話:根據問題尋找答案
Q:一方駁斥,一方支持(如何支持與駁斥原文?)
思路:尋找原文與選項的不同點;對關鍵詞兩人是否有不同的理解;兩人都說過的問題,但范圍不同
Q:兩人圍繞何種觀點進行討論?
思路:注意第二個人的最后一句話
Q:第二人是如何駁斥第一人的?
思路:第二個人提出了第一個人沒有提出的問題方向;第二人駁斥第一人的結論;第二人對第一人提出的問題做出了進一步論述,即駁斥了第一人的原因
B、 完成段話:
思路:填空中的正確選項應與題目給出的前半段有明確關聯(lián),形成一定邏輯,而同時又與后半段保持一定的一致。
2、 非特殊類:歸納與演繹
A、 歸納:由上至下的思路(即由題目到選項的解題思路)
注意:選項中不能有原文沒提到的事,不能有原文中沒有出現(xiàn)過的絕對化的概念,同時保持與原文的一致性。
B、 演繹:由狹上的思路
a、 選項與原文存在邏輯結構:支持、駁斥、評價等
思路:根據原文內容選出選項,然后進行求同(支持)、求異(駁斥),若存在相近選項則取非絕對的是正確選項。
[取非]:將選項中的話,加上謂語否定詞,使其意思完全顛倒。
[取非絕對]:取非后意思絕對化
b、 解釋:尋找矛盾點,正確選項中應有矛盾點的出現(xiàn)但不能違背原文的意思。
注意:解釋的范圍不能小于原文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