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演繹題的解法和特點
(1)演繹的基本介紹:演繹題型的特點都是以“自下而上”為解題方向的,即去評價上文推理內容的考題。演繹問題在近年來的GRE考題中有四種,即假設(assumption),支持(support),反對(weaken),評價(evaluate)。GRE演繹的閱讀相比較其他考題而言較為簡單,考生需要重點注意的就是兩句話:就只有前提和結論。理解清楚這兩句話構成的推理關系即可解題。在讀這兩句話時,一般只需讀出大意即主謂賓。在解題態(tài)度上,演繹題與歸納題也有著顯著差別。在歸納題中,面對的是一個肯定正確的推理,根據此必然得到什么。而在演繹題中面對的是一個待評價的推理,即其還未必成立,根據問題目的,確定不同的解題態(tài)度。問支持,就應只想著如何使其正確,而反對則為如何使其不對。問假設就考慮使其正確必須什么,哪一個是使其正確的必要條件。在解每道題時,首先分析的是上面的前提和結論這兩句話。那么從文中迅速辨識這兩句話的能力好壞是解好演繹題的第一步。這兩個句子在大多數情況下以兩個分句出現,少數時候只在一句話中出現。大多數時候,前提由諸如此類的詞語引出:since, because, for, as, due to, on account for, attribute to, by而結論由如下詞語引出:therefore, thus, so, hence, consequently, as a result, it follows that..., it can be inferred that...,which shows/suggests/proves/means...與前提相比,結論在解題中是非常重要且必不可少的,因為無論支持,反對,假設,評價均是對結論作出評判。所以如何尋找及如何讀結論呢?首先結論一般出現在文章的開頭和結尾,除了可利用上面的典型詞語外,結論一般可以由首尾的判斷句中讀出。并且在閱讀結論時,應抓住其主干,即主謂賓,在一般情況下,定狀補是次要的。
(2)假設:假設是GRE單題考試的中心環(huán)節(jié),近幾年的國內考題中最少考查三道題,而圍繞假設的思路給出的題型占的比例就更大了。首先,讀者應理解假設的基本定義,即:使推理成立的一個必要條件。也就是上面推理成立所必須的東西。但許多考生往往認為如果有了這個假設上面的推理一定成立。在大多數情況下是不對的,因為假設僅僅為“使推理成立的一個必要條件”,還可能需要其他條件的共同作用,上面的推理才能成立。在近年GRE考題中,假設主要以兩種方式出現,“橋梁型”和“排除他因型”。而GRE早期考題中?嫉囊环N“無此因無此果型”已很少在假設題型中考查,而在支持類型中考查,下面介紹各種類型及解法。
(一)橋梁型:這是GRE中最簡單易懂的一種假設題,即在前提和結論的差異概念之間建立橋梁,使推理成立。讀者首先體會下面這個簡單推理:All man will die therefore I will die.這個推理的因果關系為:因為所有人都將死,所以我也將會死去。這個推理需要什么才能成立呢?前提和結論的差異在主語上,這個差異完全可能導致上面推理錯誤。例如“I'm not a man.”,就起到反對作用。那么這個推理需要差異概念之間橋梁“I'm a man .”就是這個推理的假設。其作用就是上面推理成立的必要條件,反之,推理不成立。所以判斷假設的方法可以在待評判選項中加入not,若在此情況下,結論必不成立,則該選項必為假設。解此類題型需要注意應首先找出原因和結果,重點注意原因所涉及的關鍵性詞語。在解這種以橋梁關系作為假設的題型中,重視原因的關鍵詞是尋找選項一個有力的武器,在原因關鍵詞不清楚,而結論有明確關鍵詞時,結論關鍵詞也可以起到重要作用。由此可見,對于這一類assumption的考題,尋找原因及結果的關鍵詞是解題中所必要的。它不僅能夠迅速定位選項,并且增加了選擇答案的準確性。但這種思路對于橋梁型的假設考題而言是非常有效的,在真實考試中,你不可能知道它屬于哪一類。所以考生應仔細閱讀完下面關于所有假設題型的介紹后再體會此類考題的解法,最后我們也會全面總結,但對于所有演繹考題,有一點是不變的,即所有的解題都是從迅速定位原因和結果兩句話開始的。
(二)排除他因型:所謂排除他因,顧名思義,即為:沒有其他原因。這是涉及GRE考題中的哪一類推理題呢?不知考生是否注意到,GRE邏輯單題有很大一部分是由一個study, survey, or discovery等等諸如此類的事實中推導出結論,而結論的得到往往說明了研究、調查發(fā)現中所得到的內容。而此類型推理成立的必要條件為:沒有其他可能來說明這些研究、調查的發(fā)現了。著就是“排除他因”的考題。簡而言之,所有從事實中得到的結論所必須基于的假設都是“沒有其他原因來說明該事實了”。而此類假設題在GRE近年來考查范圍極廣,在近幾年國內考試中一直占據著2~4題的份額,所以仔細體會這種GRE所固有的思維,是解好GRE單題的一個捷徑。讀者仔細體會下面這個例子:在紅潮發(fā)生的區(qū)域發(fā)現有嚴重的污染,因此,污染一定是紅潮發(fā)生的原因。而這個推理要想成立,所必須的假設是什么呢?要想說明紅潮發(fā)生的原因是環(huán)境污染,則必須基于的假設是“沒有其他導致紅潮發(fā)生的原因在此區(qū)域存在”這個假設。那么如何判斷推理是解這一類而去尋找這種模式的選項呢?首先注意這一類推理原因一般是一個事實,像數字的增加、研究結果、調查等等,從此類事實中得到的結論一般是對該事實的解釋。所以凡是由一個事實得到的結論所應當基于的假設均應為“排除他因”類型。當我們由推理關系中判斷了題型后,GRE考題中正確選項中大部分都有否定詞,即謂語中帶有否定詞的句子。確實,如果想說明“沒有其他原因,否定詞在大部分的情況下是需要的,并且統(tǒng)計表明,在近十年的國內考題中,假設的問題,并不僅僅指排除他因這一類,正確選項中帶有否定詞的可能大約有75%,這是一個極高的比例。所以考生注意:在國內考題的考試中的assumption的問題中,首先注意帶有否定詞的選項。但這并不說明帶有否定詞的選項就一定是對的,只是應當首先去看此類選項。即使在“排除他因”的assumption中,也可能不帶有否定詞。并且有些此類考題雖然帶有否定詞,諸如no, not, never,另外像一些否定代詞及形容詞和副詞也同樣可以起到排除他因的效果。另外假設題型也會有時用“unstated premise”來問假設,這是一種變化問法。
(三)無因就無果:上兩種題型已經是GRE近年來國內考題中占據了98%以上的類型,GRE早期考題中還有一種標準的假設題型,但在近幾年較少見,近五年僅在1998年4月中出現了一題。此類假設題型簡單明了,所以近幾年考題中出現得極少,其結構依賴了GRE邏輯推理的基本關系。在前面已提到GRE演繹中的推理都是一個待評價的推理,而假設的作用是說明原因就是結果發(fā)生的必不可少的原因,即結果發(fā)生的必要條件。而GRE利用了一個結構作為假設完成了這一目的。如下所示一個待評價的因果關系:因為A,所以B。假設的目的是說明A就是B的原因,即A是B的一個必要條件,而哪一個結構可以達到這一效果呢?
A,B~A→~B
如上所述,利用“非A一定得到非B成立”作為上面待評價推理的假設,達到了假設的作用。這里把這一類假設題稱之為“無因就無果”。提會上面的一個“紅潮”例子,假設可以是這種模式:“假如沒有環(huán)境污染,紅潮就不會發(fā)生!
(四)總結:解題從前提和結論兩句話入手,首先找出并理解這兩句話,然后對明顯關系給出判斷。例如明顯發(fā)現因果關系之間存在需要的差異橋梁,則尋找出現差異概念的選項。而如果推理由一個Study, survey, discovery中得到結論,則假設一定為“排除他因”,另外結論如果以shows, demonstrates, attributes to等等得出,假設也應為“排除他因”。如果推理的前提和結果之間關系不明顯,則找出兩句話所討論的中心詞,首先尋找涉及中心詞的選項。綜上所述,在實踐中,即考場上遇見assumption題型,體會完推理后首先尋找?guī)Х穸ㄔ~選項,若五個選項都無否定詞,或否定詞太多,則尋找?guī)в星疤彡P鍵詞的選項,在發(fā)現具有這些特征的選項后,利用上面的假設固定結構判斷是否符合,如果拿不準,則通過加入否定詞判斷上面推理是否成立,若加入否定詞后上面的推理必不成立,則必為假設,若仍可能成立,則立即排除。
(3)支持:支持是GRE演繹題型中最簡單明了的一類考題,因為它的解題對象一定是結論,總是尋找一個選項說明結論正確。但近幾年國內考題中一些支持題越來越難,往往拐者彎子來支持結論,閱讀差的考生往往不易應付。首先辨識支持在問題中的特點,體會下面兩個問題的差別:Which of the following, if true, most strongly support the view expressed above? Which of the following inference is best supported by the passage?第一個問題是支持類問題的典型問法,而第二個問題其實是一種歸納題,不要與支持類型混淆。下面分類介紹這類支持題型:
(一)直接支持:指那種在問題中就已將要支持的內容講清楚或已指出要支持什么的問題,考生要做的只是把要支持的內容找出,找選項說明其正確。尋找選項時應尋找涉及要支持內容的關鍵詞的選項,關鍵詞一般為主語或強調對象。
(二)間接支持:閱讀問題找到要支持的內容,考慮從選項中找出一個不管從什么角度,只要起到支持作用的選項。其與直接支持的差別在于關鍵詞不易找,答案不易理解。閱讀及支持角度越來越難,且這類題占據了支持題的大部分,支持的選項往往并不明顯,而采用一種間接的方式。
(4)反對:反對題是GRE中出現頻率最高,也是相對較難的考題,其目的是使結論不對。下面也進行分類討論:
(一)反對原因:反對原因型的基本特點是針對原因進行直接反對而達到推翻結論的效果。解題時應當找出原因和結果,而選擇答案時目標放原因上,針對原因的特點達到反對目的。原因一般由諸如“because”,“since”等因果關系連詞連接。抓住原因,尋找原因中的關鍵詞,一般是其主語或強調的對象,根據關鍵詞來迅速定位選項。
(二)其他可能:這種反對的推理來源于前面所述的假設題中的“排除他因”型,即要想使一個推理成立,則必須說明沒有其他原因來說明這個事實了。而相反,有其他的可能就起到反對作用。特點為前提總是一個事實,而得到的結論總是說明了前面的事實為什么發(fā)生,反對為針對該事實提出“其他可能”即起到反對作用。解題中首先尋找事實中所涉及的關鍵詞,首先應看涉及這一對象的選項,看其是否起到重新解釋的作用。
(三)因果差距:解題特點為尋找前提和結論中絕對化的用詞,例如:always, any, only,.等等,這樣絕對化的詞語就是問題所在,但有些題往往難以發(fā)現這樣的詞語,但這類考題近幾年國內考題中出現頻率很低。所以讀者不應把過多時間放在這種題上。
(四)總結:由上面三類題的分析,讀者應注意到反對的重點在于前提,達到的效果一定使結論不對,不管是直接反對原因還是對前提事實作出另一種說明都是從前提入手,所以考生應在找出并理解前提和結論后,把解題重點放在前提中。
(5)評價:評價考題在近幾年國內考題中必考。其特點是知道了什么,或對哪一個問題的回答就可以對上面的推理進行支持或反對的評判。其重點一般也在前提上,對前提提出評價,達到評判目的。其解題過程為:首先找出推理關系,針對前提找出一個問題或一個信息進行評價,該問題的回答或信息的取向,能夠對上面的推理起到支持或反對作用。
(三)解釋題的解法和特點解釋現象題是GRE邏輯單題中較簡單的一類考題,它所考查的并不是邏輯推理的特點,而是一種常識性的思維,而上面的結果為什么發(fā)生,上面的差別的原因是什么,找出一個常識性的選項來達到解釋的效果。它主要針對兩種現象:某個結果或某個差別,下面分述這兩種考題的解題特點,而從GRE95.4國內考題開始,GRE新推出了一種解釋圖表題,即給出一個圖樣,根據圖表特點找出一個選項來解釋。這里不做分析了,只需記住這類考題的一個特點,即抓住圖表差別或變化的特點,作出解釋的入手點。
(1)解釋結果:指段落中給出某一個事件發(fā)生的結果,讓你到選項中選出一個解釋它為什么發(fā)生的選項。這類題的解題特點是一定是抓住完成文章段落的最后一句話去解釋,說明其為什么。關鍵在于找出要解釋的是什么,是發(fā)生在誰身上的事誰是變化的對象。而這樣的概念也正是選擇選項的關鍵性詞語。
(2)解釋差別:解釋差別的考題主要是指GRE中出現的矛盾現象,或發(fā)現兩元素之間的不同,而讓你尋找一個答案說明為什么不同。那么這一類考題的關鍵在于抓住區(qū)別,正是區(qū)別導致了現象的矛盾,導致不同。這種區(qū)別在選項中以涉及雙方面的特征或涉及不同的時間狀語,定語修飾為特征這樣的選項是最應當注意的。在圖形的解釋現象題中,往往體現為兩條曲線變化的不同,抓住不同解釋圖表。這一類題也較簡單,發(fā)生的錯誤一般在于讀者選擇一些不具有區(qū)別的選項,或對選項又進行了想當然的遞進推理。所謂尋找涉及矛盾兩方為特征的選項是指出現雙方概念,例如發(fā)現老虎和獅子這兩類 動物 的某種不同而讓你去解釋,就必須尋找同時涉及老虎和獅子的選項。所謂體現不同的時間狀語指諸如recent, in the past, in the day, at night這種區(qū)別,假如解釋過去和現在的不同,答案中應尋找涉及recent或in the past這樣的概念。如果解釋兩類人之間的區(qū)別,往往針對分別進行修飾兩類人的定語,這樣的答案最可能是正確答案。
(3)總結:解釋現象是一種常識題,讀者只需閱讀能力有一定水平并且注意避免一些上面涉及的錯誤就可以正確解題?傊,如果解釋的是某些事情的結果,那么被解釋的對象就是關鍵之處;如果解釋兩類現象的區(qū)別,那么這兩類現象和表現出區(qū)別的概念就是尋找答案的關鍵之處。
至此,這里已介紹完GRE Logical Reasoning的所有考查類型,讀者應在大量解題的基礎上體會上面的 思想 方法,總結出適合自己的解題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