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拍屋和裁員風潮令不少美國家庭痛失家園,美國各地院校出現無家可歸學生激增的情況,有些院校甚至激增五成或一倍,此種情況,讓師資不足的院校措手不及。
據《星島日報》報道,根據最新一份針對無家可歸學生的全國性調查,美國約有兩百萬學生因為法拍屋和經濟不景而可能無家可歸。教育專家指出,缺乏一個安定家庭的學生更容易逃課輟學,產生行為性問題和學習成績落后。
在法拍屋情況普遍的屋侖,3.8萬名學生入讀的聯合校區(qū),無家可歸學生從去年起增加了一倍至1200人,校區(qū)無家可歸情況統(tǒng)籌員Mathew Uretsky相信,全市適齡學生陷于無家可歸的人數可能比這數字更多三倍。他說,“我們在無家可歸者庇護所發(fā)現有的孩子光坐在那里,有些孩子不上學是因為沒有公交車證,很多散工家庭子女不去上學,因為父母不知道他們有此權利!
陷入無家可歸后,有些家庭找到庇護所,有些到親戚和朋友家,有些可能到破舊的汽車旅館甚至就在汽車里度日,比如在租金昂貴的舊金山,另外找地方住可能需要數月甚至數年。
32歲的Alex Rodriguez和26歲的Rosa Estevez夫婦兩人,一個在汽車零件商店任職,一個在保險公司上班,兩家公司搬離舊金山,兩人同時失業(yè),兩個月后即無家可歸,兩人和12歲的兒子只有到庇護所求生。懷有身孕的Estevez 說,兒子很失落,“我們試著讓他振作,但我發(fā)現他對學校不再感興趣!
兒童權益組織“第一關注”(First Focus)和全國無家可歸兒童教育協會(NAEHCY)聯合對全國1700多所校區(qū)進行調查后發(fā)表報告稱,本學年頭三個月來,無家可歸學生人數增長驚人,330所校區(qū)稱三個月內發(fā)現的無家可歸學生已經和去年全年持平。參與調查的校區(qū)占了全國1.6萬所校區(qū)總數約一成。
統(tǒng)籌無家可歸學生的校區(qū)負責人均稱,實際的無家可歸學生人數可能更多,因為剛陷入無家可歸的家庭經常搬遷,也不懂得如何尋求協助,或者因為羞恥而不愿對外公開。
聯邦教育部仍在計算2007至2008學年度的無家可歸學生總數。根據聯邦法規(guī),州政府和地方學校必須為無家可歸學生提供交通、飲食、書本和其它輔助,對于校區(qū)來說,無家可歸學生增多加劇了財政負擔。
來源:未名空間(www.mitbb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