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條道路”:新的學校體系
本報訊 早在20年前,就有有識之士意識到公立教育出現的教育質量低、教育不公平等問題,并開始探索獨立于教師工會掌控的學校體系,其中最為有效的是特許學校體系、“知識就是力量”項目以及“為美國而教”項目。
特許學校:不雇用工會會員教師
特許學校是一種獨立的公立學校,由美國州或市政府與一些團體、企業(yè)及包括教育工作者、家長、社區(qū)領導等在內的個人簽訂合同、互相承諾的一種辦學形式。合同期一般為3~5年。這類學校由州教育廳正式批準建立,經費來源與公立學校一樣,都來自州財政。
一般來講,特許學校都致力于提供一個比傳統公立學校更好更有效率的中小學教育,通常不雇用工會會員教師,所以,有著更靈活的教育體制。
1991年,明尼蘇達州最先通過法律通過特許學校法。到2009年,美國有41個州加上哥倫比亞特區(qū)通過了特許學校法。最盛時,美國有5000多所特許學校。
KIPP學校:校長需接受1年培訓
“KIPP”是“知識就是力量”的縮寫。這也是一種特許學校形式。在美國19個州及哥倫比亞特區(qū),已出現82所KIPP學校。
KIPP學校最大的功勞是在較短時間內使困難學生的學習成績得到顯著提高,同時令貧民區(qū)學生的畢業(yè)率提高到85%。
這一切皆源于KIPP擁有更大的自主權,它們對學生的學習成績和行為表現提出了明確的要求,獎懲分明,家長、教師和學生都要作出全力以赴的承諾。KIPP學校延長教學時間,周六補課4小時,暑假開1個月的暑期班,學生每晚作業(yè)時間為2小時。
此外,KIPP學校在全國遴選優(yōu)秀教師和校長,在創(chuàng)辦一所KIPP學校之前,每位校長都要接受1年的培訓,其中包括在斯坦福大學進修課程。而教師、校長一旦受聘,則擁有施展才華的巨大空間。KIPP 的老師都隨身攜帶手機,學生可以在任何時間給他們打電話。
“為美國而教”:到貧民區(qū)學校任教
大約20年前,普林斯頓大學的一位四年級學生溫迪·考普在畢業(yè)論文中提議建立一個機構吸引精英學校的畢業(yè)生去教授那些貧窮地區(qū)的孩子。這個機構就是“為美國而教”(Teach for America,簡稱TFA)。
如今,“為美國而教”已成為吸引大學畢業(yè)生的一股新興力量。2007年,它雇用一流大學畢業(yè)生的數目,比通用電器及微軟這些大企業(yè)還要多。
目前,每年有4100名大學畢業(yè)生(許多都來自長春藤盟校)到貧民區(qū)學校任教。至今該機構已向美國條件艱苦的26個學區(qū)派出了2萬多名教師。李洋姬也是這一項目的受益者。她中學畢業(yè)后進入長春藤名?的螤柎髮W,又在哈佛大學的肯尼迪管理學院獲得碩士學位。
美國中學教育
美國的中學分為公立和私立兩種,公立中學占美國中學的85%,由政府資助供當地學生就讀,不需支付費用。私立中學約占美國中學的15%,隸屬于私人機構或宗教團體,由民間出資,供當地或外籍學生就讀。在美國,有近2000所獲得認證的私立中學,其中著名私立中學有幾百所。
終身教職VS打破“鐵飯碗”
兩個聰明女人的交鋒
本報訊 如果說美國教育改革是一部正在上演的大戲,那么在這個重要的舞臺上,戲劇沖突集中體現在兩個女主角的激烈交鋒上。其中一人是在全美擁有140萬會員的美國教師聯合會主席蘭迪·溫加滕,另一人則是美國首都華盛頓哥倫比亞特區(qū)教育局局長、韓裔美國人李洋姬。
李洋姬是優(yōu)秀教師的代表,她曾任教三年,在短短兩年時間內,她所教的學生在全國標準化考試中從平均13分(百分制)躍升到90%的學生都可以達到平均90分。1997年,她創(chuàng)立非盈利性機構“新教師計劃”,與急需教師的學校合作,招聘和培訓新老師,10多年間,幫助招聘了1萬多名教師。
她向教師工會開戰(zhàn)
3年前,李洋姬被委以哥倫比亞特區(qū)教育局局長重任,開始著手改革堪稱美國最糟糕的學校體系——美國首都的公立學校素以花費高、學生表現差而出名。
上任后,她立即對教師工會這一“保護壁壘”開戰(zhàn)。李洋姬希望通過激勵機制來廢除終身制——那些同意廢除終身制的教師如果教學表現優(yōu)秀,最高可以領取13萬美元的年薪,差不多是一般教師工資的兩三倍(調查顯示,2006~2007學年,美國中小學教師平均年薪是51000美元)。
她們陷入了拉鋸戰(zhàn)
蘭迪·溫加滕也絕非等閑之輩。律師出身的她很聰明,且很善于利用媒體。她已經感覺到教師工會靠民主黨支撐的日子很快將成為歷史,而教育當局在保護教師方面也越來越被動。但她仍然決定背水一戰(zhàn),以捍衛(wèi)工會成員的職業(yè)安全。
為了在哥倫比亞特區(qū)達成一份新的教師工會合約,李洋姬和溫加滕已經膠著了兩年多。白宮密切關注著這場拉鋸戰(zhàn)。有分析稱,李洋姬本有機會在解雇不稱職教師方面為美國教育界樹立一個榜樣,但她所面對的是一個同樣強大的對手。兩人都是絕頂聰明,意志堅定,立場強硬。
三年來,在李洋姬的努力下,哥倫比亞特區(qū)的中小學成績有所提高,學生流失現象有所遏制,同時開始建立被教育專家稱為最嚴格也是最公平的教師評估制度。她解雇了自己女兒所在學校的校長的做法曾引起爭議。
一些教師和家長將她視為英雄,但是,民意測驗顯示,盡管她提高了學生的成績,但華盛頓人并不喜歡她。奧巴馬政府基本對李洋姬持支持態(tài)度,但也有政府官員表示,她重拳出擊引起教師工會對抗的做法毫無必要,因為此舉無形中延長了達成新協議的時間。
最終她們或許達成妥協
李洋姬的基本理念是希望通過獎勵優(yōu)秀教師,炒掉不合適的人選讓執(zhí)教成為一份備受尊重的職業(yè)——很難得到,很難保持,但是回報很高。而溫加滕則堅持通過工會的保護,令教師們不致被肆意地或者不公平地踢出局。雙方其實都希望能給教師更多薪酬,鼓勵其職業(yè)發(fā)展,雙方也都希望能宣布最后的勝利。
有分析認為,妥協或許可以這樣被達成:象征性地保留終身教職制度,但是給予學校管理者更多的權利以炒掉那些不稱職的老師。
中國校長說法
加強教師培訓不能一炒了之
本報訊 (記者 呂云)針對美國中小學教育中所出現的種種問題,記者采訪了廣州兩位有著豐富經驗的教育管理者——白云區(qū)京溪小學校長陳丹琳和華人美育促進會主席、廣州109中學原校長葉昌奎先生。陳校長和葉先生都承認好老師好校長對于學校教育和學生發(fā)展的重要性,同時強調,學校的管理者應當知人善任,發(fā)揮教師的不同優(yōu)勢,并從物質和精神方面對好教師進行獎勵,充分體現教師的價值,同時堅持對不能勝任工作的老師進行教學培訓,不能一炒了之。
好老師首先要熱愛教育
在陳丹琳校長眼里,一位好老師首先要熱衷教育,愛這份職業(yè),同時關心孩子的身心健康。葉昌奎先生也認為,衡量好老師的一個首要標準就是是否熱愛教育本身,而不是僅僅將其視作養(yǎng)家糊口的工作。
葉昌奎認為,應該建立好機制——好校長——好老師——好學生的培養(yǎng)方式,他很推崇教育部實行的“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
陳丹琳校長反對美國一些輿論將學校教育的失敗歸咎于老師的做法。她認為,老師的作用固然很重要,但是學校教育的成敗并非單純是老師的責任,而是學校、家庭和社會合力作用的結果。
陳校長同時認為,老師水平下降并不完全是老師自身的原因,還可能跟對老師的培訓不到位,老師在大學接受的教育不夠好、管理者沒有發(fā)現老師的專長和優(yōu)勢等原因息息相關。
葉昌奎和陳丹琳都強調作為管理者,應當做到“知人善任”,發(fā)揮老師各自的特長和優(yōu)勢。葉昌奎說,在中國,公立學校的校長一般沒有炒老師的權力,卻有將老師從教學崗位上調整下來的權力,但他從來都不會這樣做。
應整合優(yōu)勢取長補短
陳丹琳校長也表示,有的老師或許在教學方面不特別擅長,但在管理和輔導方面很擅長,這就需要校長等管理者知人善任,創(chuàng)造良好的氛圍,不讓老師脫離學校這個大集體,在出現差異的情況下,整合優(yōu)勢,取長補短。
在對好老師的獎勵方面,陳丹琳校長介紹說,目前,京溪小學實行績效工資。葉昌奎先生說,他任109中學校長期間,沒有實行物質獎勵,但是精神和輿論獎勵不斷。
兩位教育管理者都強調對教師進行培訓的重要性。陳丹琳校長說,在中國,中小學教師這一行業(yè)不能算是純粹的“鐵飯碗”。目前,中小學教師實行聘任制的做法意味著存在把不合格教師請出教師隊伍的可能性。但是,能力弱一點的老師,只要愿意做好這份職業(yè),也可以通過培訓來提高教學水平,所以,對不夠勝任的老師不能一炒了之,而是首先應該給予其培訓、調崗、試用的機會。
葉昌奎先生也表示,他擔任109中學校長期間,很注意對年輕老師的培訓,幫老師適應學校的教學體制,發(fā)現問題后針對性地解決。
來源:廣州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