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將面試看成考試,將回復面試問題看成回答問題
有些同學也知道面試的重要性,所以在一得知有面試后,如臨大敵,恭恭敬敬地準備各種常見問題,背誦答案,也準備在面試中做到“有問必答”。殊不知這樣的問答往往顯得死板,而且不容易凸顯出申請人的特點,往往難以給面試官留下好的印象。而且一旦被問到?jīng)]有準備過的問題,就會緊張茫然不知所措。
美國高中面試雖然是作為錄取的重要參考,但學校更多是希望通過面試來直接了解申請人的個性特點,是否是一個樂于溝通也善于表達自己的人,同時也判斷申請人是否適合學校,很多時候這樣的面試都像是一個交談,交談不是問答,不需要恭恭敬敬地一問一答,需要的是自然地溝通和表達。
二、面試過程中一味只注重自己的表現(xiàn),不顧及面試官的反饋
申請人在面試過程中急于想完整地把“答案”表達給面試官,準備過程中會先把答案擬好,回答時一條條說,也唯恐把哪一條給說漏了,中途甚至都不停頓。這樣聽起來會很像背誦,說白了就是很假。
而且沒有了中間的停頓,如果對方對于你前面說到的內(nèi)容感興趣想要說些什么或者問些什么,都沒有插話的空間。這樣也違反了面試是“交談”的宗旨,既然是交談,應該在每一個內(nèi)容表達完后,都讓對方有消化的時間,也需要時時注意聽者的反饋,有了聽者的互動,才表明你說的對方感興趣或者是聽進去了的,也會讓對方覺得你尊重聽者。
三、回答為什么選擇這所學校時,一味說“學生排名、地理位置、分數(shù)……”
幾乎每個學校都很關心為什么申請人選擇自己的學校,對于這個問題,學校想聽的其實是申請人覺得學校的哪些方面是最適合自己的。因為對于美國學校來講,適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也是那些認為自己適合學校的學生,才是他們想要招的學生。因此不要跟學校說“我選擇你們學校是因為你們學校排名很好,SAT平均分很高……”這些話只會讓學校覺得你是一個比較普通隨大流也沒有太多自己想法和主見的人。
四、回答自己能夠給學校帶來什么時切忌高談闊論、“戴高帽子”
美國學校還很喜歡問學生“你覺得你能給我們學校帶來什么”這個問題,很多同學會認為是一個很大的問題,于是他們會從“我作為一個中國學生,可以給學校帶來中國文化……”這些大而泛的理論上來談,感覺像要把自己說成一個傳播中國文化的使者。殊不知中國學生不止你一個,每一個人都能帶來中國文化,那你到底有什么不同呢?學校為什么錄取你而不錄取其他的中國學生呢?聽到后面這個問題,大家就會開始從自己跟周圍環(huán)境中別的學生的不同來找答案了。
是的,學校要知道的,其實就是看你的個性特點中,有哪些是你認為可以跟別人分享或者可以為別人帶來幫助的。你可以說你能夠帶來中國文化,但要具體到你身上有哪些優(yōu)點或者你擅長的中國文化的東西,是可以跟別人分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