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前后來咨詢的家長的確很多,因為過年后孩子的升學問題就“近在眼前”了。家長的心情可以理解,就是否要送孩子出國讀大學這一問題,筆者想問家長兩個問題。第一個問題是:如果您的孩子在國內考不上大學,就是說在家長老師的督促下用母語念書都念不好,您指望他在國外靠個人的自覺性用英文讀書就能讀好了嗎?第二個問題是:如果您的孩子考上了一流大學如復旦、上海交大,那他(她)已經具備了去國外念名牌大學的能力,那么你送他出國的最終目的又是什么呢?
要回答上述問題,筆者認為首先應該探討選擇在國內或國外讀大學到底有什么不同,以下就是不同的幾個方面:
主持人語:不少孩子正上高三的家長在寒假都提前咨詢起留學問題,要么是“我擔心孩子將來考不上國內的大學,所以先來咨詢一下去國外念大學的情況”;或者是“我的孩子成績很好,正常發(fā)揮能考上一流大學,就怕萬一考砸了沒能進重點大學甚至念不了本科,所以我先來問一下出國的情況,好先做個準備,留條后路!笨梢钥闯,不少家長對孩子是否要出國讀本科還是沒有明確了解,為此,周刊請來“留學港”澳新室的首席咨詢顧問彭國梁老師來對這個問題作個全面分析------
大學排名的意義
大學排名一向是有爭議的,因為評估機構的權威性,以及評分標準的廣泛性與客觀性等。但是,無論從國內還是國外公布大學排名的機構的資料來看,目前我國的一流大學在國際上還算不上頂尖名校。就以國內的版本來看,北京大學出版社曾經出版了一本《世界名校鑒》,列舉了美國(哈佛、耶魯、麻省理工等),加拿大(多倫多、UBC等),澳大利亞(國立、墨爾本),英國(劍橋、牛津),法國(巴黎),德國(慕尼黑、柏林),日本(東京、早稻田等)等國的名校,這些都可以稱得上是國際一流名校。上海交大最近也用他們的方法評出了世界五百強大學,清華的排名在201-250名之間,而北大則在251-300名之間。
從排名可以看出,國內一流大學與國外名校相比還是有一定差距的。因此家長應該放棄考不上國內名校讀國外名校的想法,應認識到要讀國外名校其實難度更高;當然,孩子考取了國內的名校,如有機會讓你選擇去國外一流大學讀書也不要輕易放棄。
上課方式的差異
國內大學的上課方式一般以老師講、學生聽的模式為主。而在國外,老師非常強調師生之間的互動。老師會鼓勵大家調動自己的思維去討論問題,要求積極參與課堂討論,而且經常會有大的作業(yè)要求學生自己組成團隊去完成,這樣的授課方式對學生的自我要求很高,需要他們具備在公眾面前表達自己的能力,與別人打交道的能力,以及包容、尊重、合作等職業(yè)精神。因此很多自覺性差的學生很難適應這種授課方式。
同時由于國外的大學一般都是“寬進嚴出”,頂尖大學更是“難進難出”,因此“混文憑”的想法在那里行不通。
專業(yè)選擇的限制
有一些專業(yè),國內外的體制是不一樣的,典型的如醫(yī)學、法律、會計等。由于醫(yī)學體系、法律框架、會計準則等國內與國際標準有較大差異,這些專業(yè)的國內本科生想去國外讀本專業(yè)研究生的限制較多。
比如說,中國的醫(yī)學院畢業(yè)生基本上沒有辦法申請國外的醫(yī)學院,或者要錄取你的話你要從本科開始讀起。而法律專業(yè)的學生也要重新讀法律本科或者類似于本科課程的學歷才能申請成為當地的注冊律師,直接讀研究生雖然有通道,但是畢業(yè)后是不能申請成為律師的,換句話說,只有回國一條路。會計專業(yè)的情況稍好一些,因為許多大學開設了針對非會計專業(yè)本科生的、以注冊會計師為目標的碩士課程,而你在國內大學學的會計知識很多是不被承認的,因此如果要出國深造的話不得不重頭再學。目前我國緊缺的精算師人才,由于精算專業(yè)在國內幾乎是空白,因此學生一般也只能去國外讀。教育以及其他一些需要職業(yè)協(xié)會認證的專業(yè)均存在類似的情況。
成績好有條件可出國讀書
綜上所述,筆者主張成績好的學生有條件的話應該出國念大學,而且要選擇一流大學。一方面專業(yè)選擇的余地更大,授課方式也對個人發(fā)展大有裨益;另一方面對培養(yǎng)出良好的個人修養(yǎng)和行為習慣也有利。當然,到國外讀本科較讀研究生需要更多的資金實力,如果考慮財力的因素,大學生也可以選擇在國內讀完本科后再出國深造,但前提就是一切以人為本,切勿盲目跟風。
還要提醒的是,出國留學是一個漫長復雜的過程,如果有出國意向的學生和家長,從現(xiàn)在開始也可以著手準備了,準備應包括參加語言出國考試,選擇適合自己的國家、學校和專業(yè)、申請學校以及身體檢查、財產準備等多個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