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學既然能夠成為一個行業(yè),那么它涉及的層面就會很廣,其實更多的是涉及留學相關(guān)人群的心理狀態(tài)。留學相關(guān)人員,包括學生、老師、家長、留學咨詢員、寄宿家庭接待員、甚至國外的老師和輔導員。
在留學這個行業(yè)打滾多年,經(jīng)常碰到一些莫名其妙的事情:
學生和家長在整個辦理留學的過程中都非常配合,事情也辦的非常順利,但是到了學生獲得簽證后,家長開始不停地對咨詢員的服務“找茬,折騰”,一直到學生到了學校后的2-3個月,家長的心還是不能夠放下來。
學生從登機那一刻起,家長就不停地打電話給地接的人員,寄宿家庭,學校。本人的最高紀錄是3天接到300個從同一個家長打來的電話。家長不停地打電話給寄宿家庭的人吩咐人家如何照顧他們的孩子,每天要煮兩個雞蛋給他兒子吃(他們也不怕膽固醇過高),寄宿家庭最后也受不了,讓學生搬離家庭。
以上只是幾個極端的例子。隨著留學群體的不斷增加,除了學生的服務外,我覺得對家長的心理輔導也應該成為留學咨詢員的一個服務之一,主要是這種附帶的服務可以減少不少莫名其妙的麻煩。
隨著子女留學,有部分的家長或患上「空巢癥候群」(Empty Nest Syndrome);對送子女到國外上學突然充滿了內(nèi)疚,感到失落,覺得自己沒有能夠好好照顧孩子,一旦孩子在國外的反饋有一點不滿意(很多時候?qū)W生本人根本也沒有不滿的意思),家長的反應就會異常地大。這些家長更嚴重的還會出現(xiàn)抑郁癥。
在留學咨詢的過程中,咨詢員應該在整個過程中提醒說,這類家長須自我調(diào)適心態(tài),自己安排適當活動以排遣子女們不在身邊的日子。
雖然現(xiàn)在留學所做成的“空巢癥候群”普遍程度的研究不多,但是據(jù)我多年觀察,中國留學生父母的空巢癥候群十分普遍,因為中國人父母與孩子之間的依賴性較強,子女長大離家,常有強烈空虛感。而且很多家長與子女關(guān)系較親密,常參與子女的教育,視子女的成就為自己的「事業(yè)」。子女離家后,往往會令他們感到身分失落。
另外有些個案,部分母親因未能放棄過往角色,仍緊追子女去向,在國外進行陪讀,老覺得孩子在國外的生活受了不少委屈,為長大的子女整理家居。這是因為家長把生活和理想寄託子女身上;子女留學后,家長必須自我調(diào)適心態(tài),安排生活;如果執(zhí)意不放手,會破壞與子女關(guān)系,影響學生在國外的成長。
留學的空巢癥候群的影響可大可小,身為父母,如欲減輕空巢癥候群的影響,最重要是學習「放手」,讓子女追尋自己在國外的生活;自己也要重新調(diào)校生活方向,發(fā)展興趣。
如果留學生父母有充實的工作、有家庭和社交生活,會更容易適應這段空巢期。另外,留學子女只要有定期聯(lián)絡,也能減輕家長的心結(jié)。
作為留學咨詢員必須清楚地意識到留學生家長或多或少都必須經(jīng)過這個階段,在咨詢的過程中,不斷地提醒家長為孩子們的離開做好準備。
跟學生和家長一起做出一個留學時間規(guī)劃表,以此對家長給予足夠的心理暗示學生將會到國外的時間。
跟學生和家長共同討論在國外將會遇到的各種情況,甚至可以布置一些小作業(yè)關(guān)于學校、城市環(huán)境、當?shù)匚幕o學生和家長,讓他們可以提前意識到將會遇到的一些問題。
跟家長討論當孩子們離開后,他們所需要做的心理準備。共同設計對學生的輔導,提供國外學校的服務范圍,減少家長對送學生出去上學的內(nèi)疚感。
只有家長的這些“心結(jié)”能夠解開,他們才會覺得你們的服務好,能夠給你們帶來更多的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