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總是在旅途上的,今天又在這漂移的家園中即將度過10個小時的漫漫時光,比起之前的離開可能心理略微平靜一些,也可能是對漂泊生活的適應,也可能是隨著年齡的增長稍稍的一點感悟。且不說感悟的是否正確,就算正確那么一次回國能讓人長大多少呢?看著《留學生》德國篇讓我不得不有所感觸。看著與我不相識的朋友在異國他鄉(xiāng)有著相同的經(jīng)歷,對未來充滿夢想?yún)s在即刻還是渺茫。
最苦的日子都是開始的時候,在國內(nèi)學習了7個月的語言,但是當飛機降落后才知道那基本為零,褒義詞幾乎僅僅會schön這一個,經(jīng)過3個月的后續(xù)學習仍然無法通過大學語言考試。想來也是,一門八竿子打不著的語言怎么就能讓人輕易就通過呢?一個大學生語言能力那么差怎么交流怎么學習呢?語言學校的老師都很好,對我也很照顧,讓我每周一和周四參加晚間的學習班,但是當時正直寒冬季節(jié),德國的天氣比北京要冷很多,下課以后我就一個人啃著面包獨自走在飄雪的城市街頭,昏黃的路燈下我靜靜走過。
當我真正能夠聽懂他們語言的時候,一個學期也都結束了。僅僅一夜之間我覺得自己可以了,雖然他們的話我要在自己腦子里面翻譯,但是至少不會所答非所問了,曾經(jīng)的練習題也都不攻而破;貒臅r候我特意拿來了《走遍德國》最后一本書,打開看看里面的內(nèi)容真的可以輕松的朗讀,當然我不能保證都看懂,因為里面肯定有很多專業(yè)名詞作祟,我也沒有細細的去閱讀過,但是我知道一切走上了正軌。
那個十月也是開學的日子,剛剛開學我就預訂了回家的機票,雖然我們開始放假時在2月15日,但是我還是訂了13日的機票,為了在情人節(jié)的時候能夠趕回家,考試時間表在圣誕節(jié)的時候才公布,幸好我在2月14日沒有考試,不然也只能罷考了。德國人的節(jié)日其實就是讓我們受罪,圣誕假期應該有2個星期,但是我卻孤零零的,而且連個電視也沒有?仗摰木裆钕乱仓荒苁强纯措娪,反復看同一部電影,偶爾狠下心買張新的DVD。在節(jié)日期間是不能回家的,因為這段時間之后就是考試了,在家復習其實效率并不是很高,但是由于我當時在山上住,所以去圖書館也不是很方便,我覺得自己和城市之間也隔絕了,我都沒有看過這個城市的夜景,特別是雪后的美景。
說到住宿的地方,感覺真的痛楚。來德國第一個居住的地方是一個小城市,我每天乘坐早上7點1分的公交車去大學所在的城市,8月的時候陰雨連綿讓我不得不把毛衣都翻騰出來了,現(xiàn)在想來好象是我小題大作了,但是當時真的沒法出門了。毛衣這個東西可以說是最有用途的了,一年中有10個月可以穿著的,也就是在6月和7月的時候可以把毛衣閑置一下。半袖用途比較少,一般都是套在羽絨服里面穿的,因為在寒冷的地方供暖都是很好的,而且德國人出行一般都開車,真正在露天的時間其實很短暫,一件羽絨服在加一路的小跑就可以應付了,到了房間中再脫下外衣,這樣就英俊瀟灑了。
這里房間其實是個標準間,我和一個南方的同學同住,平時在一起的時間并不是很多,下學后也要各自購物做飯學習,連交流的時間也是很少的。他比我先搬走,所以最后是我徹底清掃房間,我是個眼不見為凈的人,不算是有正經(jīng)潔癖或者說連個真正愛干凈的人都算不上的,但是眼前亂的話我心里就跟著變亂,所以我家里面總是表面上干干凈凈的。打掃干凈的同時我也要把鑰匙交給房屋的管理處,而我始終認為這個城市是我居住過的最美麗的城市,后來才知道這是德國著名的浪漫之路一顆閃亮的明星。由于房子的合約到期,而且上學并不方便的原因我不得以搬家到了一個山上。
山不是很高,步行到學校20分鐘左右,在家里的陽臺上就可以將這個4萬人的城市盡收眼底了。房間非常漂亮,周圍的環(huán)境也很宜人,屬于絕對的富人區(qū),草坪,圍欄,路燈都很別致,宛若仙境。我住的房子也是很大的,和我的女同學合租,這樣的居住方式在德國甚至整個歐陸都是很普遍的。她住在我的樓下,有獨立的衛(wèi)生間,可是廚房是在樓上和我共享。我同學不是很勤快所以很少吃飯更很少自己做飯,我若做些比較傳統(tǒng)的中國飯菜的時候也會邀她同吃。由于她不刷鍋等行為讓我很是惱火,后來大年三十包餃子也沒有給她吃。房子的水電暖都是我倆一起負擔,樓上的房間顯然大一些,但是我仍然不好意思開暖氣,尤其是在白天,而我同學經(jīng)常把暖氣開得很大,睡到日上三竿。房間大而空勢必比較凄冷,加上新?lián)Q的暖氣還在調(diào)試階段,我又是床墊鋪地上睡覺,所以睡覺也總是很冷。本來以為我這段時間是比較苦的,沒有想到后來的房間就更加讓我難受了。
來源:中國僑網(w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