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K-12階段,加拿大的學校主要分為公立和私立。公立學校是由政府組織,由教育局管理的這些中小學的學校,所有費用都來自于地稅。比如你在加拿大有一套房子,你作為業(yè)主每年要給政府交土地稅,用來支持你所在的學區(qū)的公立學校的經(jīng)費。
而私立學校,因為沒有政府撥款,也不接收地稅,一大部分的比例來自于學生的學費。不過一些比較好的私立學校,會接收校友的捐款,或是歷史上成立的一些自己的基金會的支持。這些基金會去投資會有收益,所以公立學校和私立學校的經(jīng)費來源,是來自兩個不同路徑的。
公立學校受政府管理,政府之下有不同的教育局,分普通教育局以及教會教育局,因此區(qū)分有普通公立學校和公立教會學校。教會學校的資金也來源于你交的地稅,并非是什么宗教機構(gòu)支持,完全是政府行為。私立學校也分三六九等,比如貴族學校、教會私校、雙語私校等等。不同于公校,私立學校整個管理,包括對教材的選用、課程的選擇,完全由這個學校自身來定,政府不會介入太多。
教會學校和普通學校的不同之處在于,一些教會學校需要父母一方接受洗禮,孩子上學前需要早上祈禱,學習一門宗教相關(guān)的課程,偶爾還會有宗教活動。這些教會學校并不是以培養(yǎng)天主教信徒為目的的學校,更多是通過宗教對學生的三觀施加影響力。
家長其實沒必要對選擇公立學校還是私立學校犯難,這里要強調(diào)一點,在加拿大公立學校和私立學校的辦學目標是不一樣的。
公立學校的辦學目標并不是培養(yǎng)經(jīng)營的,他的目的是社會,輸送一些三觀正常的普通人。這類普通人,有一定技能,在高中畢業(yè)后可以選擇去職業(yè)學校培訓,也可以去上大學,也就是說,在K-12階段,公立學校把孩子培養(yǎng)成能正常畢業(yè),完成整個價值觀的塑造,有一定的基本學術(shù)技能就可以了。
而私立學校,特別是一些頂級的私立學校,它更多地會注重學術(shù)以及孩子的品德、德行的培養(yǎng),但每個私立學校的側(cè)重點又不一樣,這個需要家長事先去了解報名的私立學校的教育目標到底偏向哪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