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色的襯衣。深藍色的西褲。精致的耳釘熠熠生輝。潔凈的皮鞋明光錚亮。一米六五的身材修長挺拔。如果不是那張稚嫩的臉泄露她十二歲的年齡,你還真以為站在面前的是一位職業(yè)女性。
女兒K上學去了。不,應該說她上法庭去了。
作為一名訴訟律師,她要上法庭去打一場擅入和謀殺的刑事案件的官司。
她的客戶是豬小三,被起訴的是一方是大灰狼。
案件的基本情況大致是這樣的:
豬小一、豬小二和豬小三弟兄三個要離家開始獨立生活了。豬媽媽千叮嚀萬囑咐,要他們用最結實的材料建造房子,以免壞人的侵入和傷害。盡管心早已飛到了對自由的想象和對未來的憧憬中,小豬三兄弟還是禮貌地聽完了豬媽媽的叮囑才啟程。
豬小一用稻草建了一座房子,豬小二用樹枝搭了一座房子,豬小三用磚塊蓋了一座房子。
一天,大灰狼跑到豬小一的家,高聲唱到:
小豬小豬開門來,我出謎語請你猜。
豬小一答道:
大灰狼花花腸,騙我開門你休想。
大灰狼吸氣,呼氣,再吸氣,再呼氣,把茅草房吹破,吃掉了豬小一。
大灰狼又跑到豬小二的家,高聲唱到:
小豬小豬開門來,我出謎語請你猜。
豬小二答道:
大灰狼花花腸,騙我開門你休想。
大灰狼吸氣,呼氣,再吸氣,再呼氣,把木頭房吹破,吃掉了豬小二。
大灰狼最后跑到豬小三的家,高聲唱到:
小豬小豬開門來,我出謎語請你猜。
豬小三答道:
大灰狼花花腸,騙我開門你休想。
大灰狼吸氣,呼氣,再吸氣,再呼氣,卻怎么也吹不破磚瓦房。大灰狼爬上房頂,想從煙囪里進去,不料聰明的豬小三在下面燒了一鍋開水,叫來警察抓住了大灰狼。
今天K就是要代理豬小三上法庭起訴大灰狼擅入(break and entry)和謀殺(murder)。
事先她研究了案情報告,預計和安排證人提問和對方證人的訊問,準備開場陳述、提問和辯論要點以及最后陳述,信心十足地去為她的客戶打官司。
這是K在卡爾加里七年級語文課里的一節(jié)課。三個豬仔和大灰狼的故事是北美眾所周知的童話典故,就像孫悟空三打白骨精一樣出名。
當然,大灰狼絕不甘心束手就擒,也聘請了辯護律師。雙方律師以及證人必然有一場唇槍舌劍的爭鋒,并試圖讓法官和陪審團接受自己的證據(jù)和辯論,從而贏得這場官司。
庭審下來,K成功地讓大灰狼被判擅入罪,但卻讓大灰狼逃脫了謀殺的指控,因為大灰狼的律師居然說狼吃豬是弱肉強食的生存法則,存在的就是合理的,大灰狼無罪。
通過這次模擬的法庭訴訟,K和她的同學學到了很多書本上學不到的東西,同時也促進和提高了她們對語文課的重視和興趣,獲益良多。
為什么我們國內的語文課不可以也搞得這么形式多樣、生動活潑、趣味橫生呢?如果套用(當然沒必要一定要套用)這樣的法庭訴訟模式,白骨精告孫悟空故意傷人致死罪,是不是可以吸引學生閱讀《西游記》?如果秦瓊告關公隨便什么罪,這從侯寶林大師《關公戰(zhàn)秦瓊》中衍生出來的新關公法庭戰(zhàn)秦瓊戲一定會讓學生領略不同朝代人對決的可笑從而學習許多歷史知識。
學習不是一件輕松的事,但完全沒有必要讓學習成為一件枯燥無味和令人頭痛的事情。是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