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育部留學服務中心與科博會組委會聯(lián)合舉辦的留學人員專場招聘會上,約有2000多人現(xiàn)場求職。大多用人單位對“海歸”開出的月薪為3000元。不少“海歸”認為,待遇太低,自己的付出和回報不成正比(有留學生兩年花費50萬元,家里幾乎花光了全部積蓄),而一些用人單位則表示,“海歸”已經(jīng)沒有太多的優(yōu)勢,特別是那些自費留學的人。(《北京晨報》5月28日)
在很長的時間里,“出國留學”是何等耀眼的字眼!“海歸”的光環(huán),吸引了大批國人到海外求學。據(jù)新華社報道,從1978年到2005年年底,我國各類出國留學人員總數(shù)達到93.34萬人。而人數(shù)大幅度增加,是在1999年國家對學生出國留學政策作出調整,出國留學已由過去公派為主過渡到以自費為主之后。
出國留學的門檻降低了,留學人員的素質也變得參差不齊。就連留學人員自己也坦言:留學人口的素質出現(xiàn)了普遍下降。留學生的素質,自然會在以后的工作中體現(xiàn)出來。而企業(yè)是現(xiàn)實的,他們要看的是實際效果。如果說在剛開始引進留學生時,他們還會考慮到留學生的光環(huán)和廣告效應,那么隨著留學生的增加,隨著使用留學生的成本和效益的倒掛,他們就自然會對留學生重新認識,重新決策。
然而,國內不少家長還被“海歸”從前的光環(huán)籠罩,以為只要子女出國,就能學到一身的本事,只要子女在國外“鍍上一層金”,回來就有好的前程,“考不上大學就出國去留學”成為很多家長的選擇!吨袊逃龍蟆吩鴪蟮溃豁椪{查顯示,超過六成的中學生家長對子女的出國留學計劃持支持態(tài)度,有33%的家庭甚至做好了花費40萬~50萬元的準備。
為了獲得國外教育經(jīng)歷,中國人支付了高額費用。媒體報道,澳大利亞從對中國的教育出口中大大獲利,對華教育出口在對華出口產(chǎn)業(yè)中位居第四,從中國獲得的收益僅次于羊毛、礦產(chǎn)等傳統(tǒng)資源對中國的出口。據(jù)統(tǒng)計,我國每年外流的教育資金至少達3.75億美元。不能說,中國人在教育上投的錢只能由中國人來賺,問題是我們的付出要值得,要用我們的錢換回我們需要的理念、學識、技能等。但是,我們很多人出國留學,簡直就是瞎投資。有些學生是因為考不上大學才出國的,基礎很差,在國外學習跟不上;有些是被父母逼出國的,干脆在那邊混日子,賭博吸毒……那些到中國淘金的國外學校,有很多是二三流的學校和社區(qū)學院,他們把高價的中國學生,作為他們增加收入的重要途徑,中國學生在那里,根本學不到什么。
這次“海歸月薪只有三千”的事實,也許能驚醒不少人。如果能這樣,讓國人在教育投資時少一些盲目,多一些理性,未嘗不是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