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島環(huán)球網(wǎng) 楊卓明,從一個完全看不懂SAT文章的11年級高中生,卻在一年半后被錄取為哈佛、康乃爾等六所頂尖大學的新生,他獨特的學習方式值得許多華裔新移民參考仿效。
據(jù)《星島日報》報道,楊學民跟大部分中國移民一樣,為了獨生孩子的前途,不惜離鄉(xiāng)背景、拋棄國內(nèi)舒適環(huán)境,直闖語言不通、人生地不熟的新國家。原本也是機械本科出生的他,在國內(nèi)做著收入還不錯的進出口業(yè)務,抵達洛杉磯后,不黯英語的他只好改做得靠勞力的倉庫工作。但他知道美國教育制度水平超越全世界,對于資質不錯的兒子楊卓明定有更大幫助,因此再苦、再累、得和妻子分隔兩地他也愿意。
父母親的好意,2006年8月剛到洛杉磯的楊卓明原本是不領情的,他在中國國內(nèi)就讀屬于重點高中的廣東實驗中學,早被師長、同學視為北京或清華大學的準學生,卻得踏入完全不熟悉的生活環(huán)境,全為英文的讀書模式讓這個資優(yōu)生大受挫折,一度央求父親讓其回國。
不過當楊學民鐵了心地告訴他不可能后,他明白到只能接受移民事實、硬著頭皮上學。
雖然學校讓他從11年級開始就讀,但他發(fā)現(xiàn)一上12年級就得開始申請大學,并且得補齊四年高中英文學分;這樣從零開始的窘境,幾乎所有親朋好友都以「經(jīng)驗談」勸他先把英文學好、混到高中順利畢業(yè),去小區(qū)大學念書一、二年再轉學,畢竟對一個新移民來說,要想直接升大學簡直是難上加難。
可是楊卓明可不這么認為,他清楚了解自己對數(shù)理方面的能力,因此決定先將英文放一旁,好好利用美國的眾多學術競賽;短短一年半內(nèi),他就不負重望地奪下全美物理碗競賽的個人冠軍、洛杉磯地區(qū)奧林匹克科學競賽團體組亞軍等多項比賽,更考試通過微積分、化學、物理C力學、物理B、生物、統(tǒng)計和電學等AP資格,至于英文學分則是利用寒暑假前往帕沙迪納城市大學(PCC)補齊。
他明確指出成功竅門即是,參考別人意見、也要有自己獨到想法。不過他更感謝家人無償?shù)母冻,父親得身兼母職地為他做便當,照顧他生活起居,讓他無后顧之憂的念書。對此,楊學民就和天下父母心一樣,希望兒子比自己強,因此每星期積極參加講座,試圖了解美國教育制度,就怕和孩子脫節(jié),他提到自己也從星島日報舉辦的教育講座受益許多。
哈佛大學,一個人人羨慕的高等學府,獲得獎助學金的楊卓明,將于八月底在父親楊學民陪同下前往辦理入學,他已經(jīng)預估等待他的會是臥虎藏龍的精英之地,令他興奮之余還帶點壓力和擔心,不過他相信自己潛力無窮,定能克服下一階段的求學路。
供稿:未名空間(www.mitbb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