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畢業(yè)就入讀英國薩里郡一所私立寄宿學校的中國留學生詩詩表示:“入學的頭兩年,是我來英最苦難的兩年,學習跟不上、肚子餓或者人不舒服的時候都不知道找誰去說!
大約每兩周到一個月的時間,詩詩都會和她的導師碰一次面。但當記者詢問是否感覺到導師的很大幫助時,詩詩苦笑說“很難有大的幫助”。
詩詩剛入讀寄宿學校時,由于自己的英語基礎并不好難以適應學校的學習和生活,在第一學期結束前一個月,學校向詩詩的父親發(fā)了一封正式的函件,告訴他,詩詩的表現(xiàn)無法達到學業(yè)和生活上的要求,建議讓她暫時保留學籍,先入讀語言學校。
由于學校、家長以及學生本人三方缺乏溝通,詩詩本人和家長在與學校的聯(lián)系方面也幾乎處于“被動”狀態(tài)。
詩詩的父親在收到這封郵件前,從未聽說過自己女兒“不適應”學校生活的情況,突然收到郵件令他大為惱火,也就直接采取了抨擊學校的態(tài)度。
詩詩的父親在回信中稱:“如果你們作為學校無法管好我11歲的女兒,到學期結束她還無法適應學校的學習、生活,我就帶她回來,不讀語言,放棄學位!
據(jù)詩詩回憶,當時這封信件在學校老師中間很轟動。由于她父親態(tài)度強硬,學校收到回信后也再沒有和她父母提及暫停學業(yè)的事宜。在家長和學校的沖突發(fā)生之后,詩詩被繼續(xù)留在了該校就讀,但她無法適應該校生活和學習的困境,并沒有因為該事件而得到來自學校和家長的更多關心與幫助。
高年級入學、后當選其所在寄宿學校級長的范赟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就算你真的有問題想要尋求導師的幫助,他也不懂,幫不了你!
記者問他如何當選上級長時,他說:“其實我也不是特別清楚自己是什么原因當上的,級長是學校定,我當時就去參選了?赡苁俏覀兡菍脹]有華人參加,而我是那其中唯一的華人!
他坦言,即使自己當選了級長,但對于級長到底有何權力和義務并沒有充分的了解,也并沒有去充分利用相關的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