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炎六月,又迎來了一年一度的高考,十年寒窗,檢驗自己就在這兩天,其實不僅僅是國內,國外很多國家也有高考,甚至比我們國內更瘋狂,想不想看看有哪些國家呢?
韓國和我國一樣,在高中畢業(yè)后學生需要參加高考,不過韓國的高考在十一月份,而且在韓國,高考是非常重要的一件大事,交通,環(huán)境,噪音,甚至出租車都免費為高考讓路。條幅和祝福語都寫在考場門口,場面相當壯觀。
日本高考
日本文部科學省統(tǒng)計,日本共有國立、公立和私立大學770所,在校人數(shù)超過280萬人,擁有大學學位的人群占總人口比重超過45%,高等教育已普及化。而且日本非常重視學歷。
日本絕大部分大學經由“兩次考試”模式招生 ?忌鷤冊诿磕辏痹碌讌⒓宇愃浦袊呖嫉摹按髮W入學中心考試”,再根據(jù)分數(shù)高低報名各所大學的自主考試。
新加坡考試
新加坡采用的是英國的教育考試制度,進入大學可以憑借A水準考試成績。已經完成初級學院或兩年高中A水準課程的學生才可以參加考試,考試成績由新加坡教育部和英國劍橋考試委員會評定,受國際認可,可免試入讀英聯(lián)邦各國大學。
A水準考試一般在每年10月或11月進行,來年2月份放榜,學生可以憑借這一成績申請大學或理工學院。
與大多數(shù)國家不同,新加坡民間有小六會考“一考定終身”的說法。小學六年級的這個會考會有一次較大的分流,因此到了高中,基本上已經完成分流,所以競爭反而未必很激烈。小六會考成績好的學生進入四年制“直通車課程”或五年制的普通課程,然后參加O水準考試,進入兩年制的初級學院(相當于我國高中)或三年制的理工學院(類似我國中專)就讀。初級學院基本上是瞄著大學去的,理工學院畢業(yè)可以就業(yè),也可以升入大學。
當然,新加坡大學在錄取時,A水準考試成績只是參考的一個方面,大學還會根據(jù)學生的社會實踐經歷和特長等方面挑選招生。
美國“高考”
美國高中生與中國高考相似的是SAT考試。美國大學實行自主招生,多數(shù)大學要求申請人提交SAT成績和高中四年的平均成績,兩項都是衡量學生成績的重要標準。
SAT考試每年舉辦7次。學生可以自己選擇考試時間,自主決定考幾次。多數(shù)大學允許學生從兩次考試成績中選擇較好一次的成績作為入學申請。申請者參加社會實踐活動的情況、教師推薦信和學生個人陳述等資料都會被列在美國“高考”成績中。
新西蘭:兩套考題
新西蘭高中生就讀大學有兩種選擇——NCEA(新西蘭教育體系)和CIE(劍橋教育體系)
NCEA是學生在高中學習完必修和選修課后需要考的證書,用NCEA成績可以直接申請新西蘭和澳大利亞的大學,如果學生學習的是CIE課程體系,那么可以用CIE成績申請英聯(lián)邦任何國家的大學。不過CIE課程體系的確更難一些。